落秋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中文网 > 流淌吧,故乡的小河 > 第二章 恰同学少年时三十一

第二章 恰同学少年时三十一

心思和精力被分散的柯俊文,学习上是有所体现的。

初三的时候,朱胤成绩越来越好,主要是数学,他每次应试都基本是满分100,而柯俊文却在数学上越来越不灵光一样,经常被那些应用题搅得头昏脑胀。

柯俊文在数学题目绕了几个弯之后,就有点理不大清了。比如:甲车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开了27分钟,由于加油耽误了9分钟;乙车此时以5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也出发了,但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轮胎坏了,换胎花去了15分钟;丙车在乙车出发33分钟后以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也出发了。三辆车都要经过一段限速30公里每小共12公里长的公路。请问丙车能追上甲车吗?谁先到达320公里处的目的地?最快到达的比最晚达到的快了多少时间?

柯俊文会在这类似的题目上,由开始的头脑清晰,解题过程头脑却会变得迷糊起来。就是静下心来理清了头绪,也是解题速度相当慢。自然面对那些更复杂的几何问题,他虽然很努力,也常常避免不了头脑混乱。

柯俊文并不是很差的毫无头绪的混乱,是常常略有偏差地混乱,好似没有以前那样思路清晰了一样。在数学应试的时候,柯俊文大部分时候还是能正常发挥,也有过得满分的时候。但有时犯起迷糊来,考试的时间就刚刚够用,做完明显的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数学从来没有下过97分的柯俊文,现在经常考试在93到95分之间。

1990年,普通学生的成绩相差三五分没有什么稀奇之言。但在尖子班,学习成绩排名在前7、8的,相差三五分就会差上好几名。如果在关键的升学考试中,相差一分半分就有可能名落孙山!

1990年,农村学生最好的出路是在初中毕业时考个中专,或是中师,就脱离农门了,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从此就是公家人了,以后就可以吃国家供应粮了。

但那时像合阳中学这样有名的学校,每年能考上中专中师的也不会超过5、6人。一个年级六个班约270名应届生,加上约30名复读生,300人才5、6人考上中专中师,这两者的升学率就只有仅仅的2%左右。那时这样的学生,才叫学霸。因此当时及以前的中专中师生,文凭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另外合阳中学约有11、2名学生能考入有前途的重点高中。所以这三者综合起来的升学率,顶尖的学校才5、6%,而学校有名与否,主要的就是看的这三者的升学率。

而不管哪个学校,考上普通高中或是技校的与升学率没有什么关系,因为90年及以前,普通高中基本没人能考上大学。

柯俊文是非常清楚的,那时要考上中专,每一分都是必争的。他语文无人能及但最多也不过考个95、6分,其他排在他之后的会考个93、4,语文低于92分的极难考上中专中师。数学柯俊文考95也能做到,但成绩好的一般都是考满分100或99,而95到100分之间,一定还会排上五六个人,这样柯俊文综合排名就会退步好几名了。英语柯俊文也能考95、6、7分,基本在前三,但最好的也能考99分。

这是最关键的三科,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柯俊文基本也保持在前三五名。所有加起来,柯俊文综合排名在全年级前8、9名到5名之间徘徊,这让柯俊文压力倍增。一直能稳稳地排在前5名,那倒还不大让人担心,但就是不稳,有时在7、8名,这就让柯俊文从初三开始,内心一直不安。他内心最想的是考上中专。在这种压力下,所以他学习也还是很努力的。

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数学物理化学,分数能拉开很大距离,有时相差两三分。而文科的语文英语历史和政治,前7、8名分数都咬得很紧,有时只相差半分,所以大家之间分数的距离并不大。

朱胤在初三,在数理化表现异常突出,无人能及。柯俊文平时发现,朱胤并没有比其他人花太多时间,反而学习得很轻松,看见他常常有时间打篮球。

朱胤也很喜欢看小说,常常借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来看,而且也是达到了沉迷的地步。

有一天,朱胤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侠客行》,他正被“狗杂种”石破天到摩天崖,谢烟客传授他两种极阴、极阳的内功,欲让他走火入魔而死,以绝后患的情节深深吸引时,被祝元明老师发现了。

祝老师脸色铁青地斥责朱胤:“朱胤,你在干什么?啊?”他用手指重重的磕着朱胤桌子上的小说。

“你这样怎么能行?啊?一个好的学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