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金矿中,绝大多数是小金粒。,E/Z¢晓-说/枉· _唔!错*内+容+
而大颗的粒金,叫块金,也有不同的称呼。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载:“大者名狗头金,中者名麸麦金、糠金”。
狗头金比较难得,基本产于冲积型砂金矿中,有些产于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带中。
这个名称来源大概是因为其形态长成狗头状。但更多“狗头金”更像其他动物。
例如,1983年在湘省某地挖出一块重21608克“狗头金”,貌似雄鸡,有人建议称之为“金鸡”;
1986年在川省某地采到重471875克“狗头金”,酷似牛头;
随后不久,几乎在同一地点采到重6300克“狗头金”,外观颇似一憨态十足、仰天而吠的狮子狗;
1991年在疆省发现一块重521克“狗头金”,外貌似一尊小佛像。
国外亦是如此。
熊国的金刚石宝石库收藏一块重3345克“狗头金”,伸出两只“耳朵”,活像一个兔头;另一块重9288克“狗头金”,犹如一匹骆驼。
晨雾像融化的奶皮子般浮在沙河水面。
梁金涛紧紧地将那块狗头金往怀里一揣,那沉甸甸的触感让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_s?j·k~s*a/p,p~.?c*o?m-
虽然知道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明抢。
可是人心难测,以及手中沉甸甸的金块还是让他的心情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他刚直起身子,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人群外围,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是六爸梁福圭!
不知何时,六爸已经来了,此刻正牵着骡子,微微喘着粗气,裤腿上满是泥点子,已经干结成龟裂的地图,像是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
老人另一个手里抓着的蓝布包袱正冒着丝丝热气,粗布纹理间渗出油渍,在晨光里亮晶晶的。
见浑身裹着河泥的侄儿看过来,梁福圭突然高举包袱晃了晃,晨风趁机掀开布角,露出三个叠成月牙状的油饼,焦黄的饼面上还粘着几粒没掉净的芝麻。
这场景让梁金涛鼻腔发酸。
昨夜暴雨如注时,他蜷缩在漏雨的窝棚里啃冷玉米饼,而十多里外的峡口村,赵秀芬正挺着六个月的肚子在炕上翻来覆去。
土坯房顶的茅草被雨淋透后散发出发酵的腥味,她数着家里鸡的鸣叫次数等待天亮。
第一缕晨光刚刺破云层,她就趿拉着布鞋去拍六爸家的木门,门环上的铜钱挂件撞得叮当响。.比~奇·中+蚊~徃~ ~首_发/
梁福圭开门时还系着裤带,听罢二话不说就捅开灶膛余烬,把昨晚剩的猪油渣全揉进了发面里。
沙河的水声此刻在梁金涛的耳中忽然变得很轻,仿佛都被他手中那块狗头金的光芒给掩盖了。
他觉得手里的狗头金似乎没那么沉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水往岸上走,狗头金在衣兜里坠得布料发紧,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那沉甸甸的分量。
经过老王身边时,梁金涛听见老人正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老大,瞧见没?淘金这事儿,七分靠勤快,三分天注定你小子以后可得勤快点,说不定哪天也能淘到个宝贝。”
话音未落,梁金涛脚下一滑,整个人差点栽进水里。
众人哄笑起来,那笑声在沙河边上回荡。
梁金涛有些狼狈地稳住身子,伸手往裤兜里一摸,摸到一个硬物——原来是昨夜啃剩的半个玉米馍馍,被河水泡得软塌塌的,成了一团糊状。
梁福圭一直注意着梁金涛,此刻看到他手里金闪闪的物件,心头猛地一震。
目光在侄儿指缝间那抹金光上凝固了
他顾不上形象,手忙脚乱地把骡子胡乱栓在路边的一棵树上,然后小跑着迎上来。
跑动时磨破的千层底布鞋在泥地上踩出深坑。
梁福圭在众淘金人复杂眼神的注视下,稳稳地扶着梁金涛,慢慢地趟过沙河。
那些淘金人有的眼中满是羡慕,有的则带着一丝嫉妒,还有的露出疑惑的神情。
首先把热乎乎的油饼塞进侄儿手里,关切地说道:“金涛,快吃点,饿坏了吧。”
梁金涛接过油饼,眼眶有些湿润,他没问六爸怎么来了,六爸也没问梁金涛手里金闪闪的物件是什么。
叔侄二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