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未来美好爱情的憧憬,李肖然离开襄阳继续乘船向武昌进发。一路倒也顺风顺水。到达武昌时已是半夜,不便扰人便和众人住在了船上歇息。第二日一早李肖然带亲兵拿着一些礼物来到了叔父李正昭家中。
李正昭见老家的亲侄儿到来欣喜无比,拉着李肖然的手久久不放:”然儿几年不见完全长成一副大人模样了,我好几年没见过老家的人了,真想你们啊!大家都还好吧?“
”托叔父的福,家里目前还行,叔父你这几年也苍老不少,白头发比以前多了好多啊!“李肖然看着叔父已经半头白发不由得有些心酸。
”早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衙门里的事这几年也越来越难做,我这身体也明显不如前些年了,也早有告老还乡的打算了!“李正昭感叹道。
”叔父若想回来,随时可以回,我在盛康给你准备好一副养老的宅院,而且盛康新城正在建设,这兵荒马乱的将来住在里面也更安全。对了,我这次给你带来一些咱家后山茶场的茶叶,都是今年的新茶,一会你泡一壶品尝一下,还有谷城老街你年轻时最喜欢吃的牛肉我也带来了!”李肖然边说边示意后面一名亲兵把东西递了过来。
李正昭忙命下人冲泡一壶新茶,并切来小块牛肉品尝了一下:“还是这个味儿啊,这一口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在谷城读书的时候。当时大明还是一片繁荣,我踌躇满志、谁能想到现在几乎到了生灵涂炭的地步了!”
李正昭不知道是被多年未尝的家乡美味感动还是被大明朝的命运担忧说着说着竟有了些许的哽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一会我派人把何大化请来咱们中午在我这里小酌二杯,你们也好好的谈一下。另外我给你说的那门亲事,你们互相感觉如何啊?”
“让叔父操心了,我比较中意,他们还专门留了我晚宴,我感觉那边应该也满意!”李肖然不好意思在这事上过多言语,便简单几句回复。
李正昭听后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李家的儿郎他们当然挑不出毛病,这门亲事是我和你舅舅共同推举的,这对我们两家都是一个极好的姻缘。这大乱世很快就要来了,多几门亲戚也好互相有个照应。另外你在老家和你舅舅搞的城防我非常赞同,这大灾大乱之年只有在咱们宗族势力所在地建立城防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叔侄二人多年未见,从早上一直聊到中午何大化到来才停歇。
何大化是葡萄牙人,来中国传教多年已经能够说一口基本流利的中文。他这次急于见李肖然的最大原因还是听说李肖然在谷城一带声望很大方便他在那里立足传教。他在武昌的传教活动处处受制,在其他地方效果也很差,只有找一个当地的名门望族支持他的传教事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何大化刚一进屋就紧紧握住李肖然的手:”没想到李大人如此年轻,还如此俊秀,我老何能认识你真是非常的荣幸,希望在你的帮助下让我的传教事业能在谷城一带扎根发芽。“
李肖然看着这个四五十岁的外国佬穿着一身汉服,还处处自称老何也不禁莞尔一笑;"何教士过奖了,你不远万里从西方飘洋过海来到我们这宣传基督教义,解救百姓的精神疾苦才更让人敬佩!”
李肖然的话让何大化欣喜不已,他认识到李肖然对基督教有一定了解,并且言语间还有欣赏的成分,于是道:“看来李大人对我们基督教也是有所了解并且并不反感的,那我就更放心了,也证明我找对人了,希望以后能在李大人的帮衬下在你们那里能开展传教工作。”
“这个不是多大问题,不过现在大明流寇四起,百姓饱受侵害,每日担惊受怕,恐怕你的传教工作也不好进展甚至自身性命都随时有危险。我在老家准备一座城池来护佑一方百姓,你可在城中建教堂即方便传教,也有了安全的住所。”
何大化没想到李肖然竟然能让自己在他的城中建教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很难实现的,他听后激动的站了起来高呼;"哦,这太好了,你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啊!“
李肖然见状话锋一转:”不过,我正在修建的城池防守武器严重不足,唯恐有所闪失,听闻贵国葡萄牙在火器方面较为先进,并在澳门设有商埠,还想劳烦先生一起前往澳门购买一些火器聘请一些工匠,不知如何?“
何大化立即爽快的回道:"这都是举手之劳,老何愿意陪同大人一起去澳门,不单单是葡萄牙的火器,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欧的我都可以联系到,工匠也没问题!”
一直未语的李正昭此时也开口道:"老何,肖然可是冒着禁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