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中文网 > 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 傲气输给了亲和力

傲气输给了亲和力

傲气输给了亲和力

美国前邮政部长詹姆士·法利是亲和力强、重视别人的人之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一个有趣的事例表明,法利先生是一个知道如何增强亲和力、让人喜欢自己的专家。那是发生在费拉德菲尔城举办的一次“读书和读者”会上的事。当法利先生和其他演讲者到宾馆去吃午饭的时候,他们在走廊遇到了推着餐车的女服务员,餐车上装载着桌布、毛巾和其他用具。他们绕过餐车走了进去,这位服务员丝毫没有注意到他们。这时,法利先生向她走了过去,并且伸出手说:“嗨,你好,我是詹姆士·法利。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很高兴认识你。”

当这群人走过大厅的时候,一些人回过头看了看那位女孩,她嘴巴张得大大的,显得十分惊讶,但是,她的脸上立即绽开了甜美的微笑。

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士,在社交场合中平易近人,善于营造舒适、自然、轻松气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绝妙的例子。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个独特的个体,是个“特别”的东西。承认每个人的独特的价值,然后给予重视,自然会赢得别人的真心微笑与亲近感。

某些人的人缘特别好,会特别吸引朋友,讨人喜欢,即使是第一次与人交往。对于这样的人,你不禁感叹地说:“他把人吸引到自己身边去了!”

也有这样一种人,也许他是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但是我们不见得愿意与他深交。如果要问理由,那只有一个:和他在一起觉得不自在。因为他所散发出来的优秀气势,让我们感到某种距离,感到某种压抑,感到自卑。即使这个人如何杰出,作为朋友,人们也会对他敬而远之。

容纳是人际关系的维生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受,希望能够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

在一般情况下和人相处时,很少有人敢于完完全全地暴露自己的一切。所以,若是能让我们轻松自在、毫无拘束,我们是极愿和他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和能够接受我们的人在一起。

专门找人家错处而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是个好亲人、好朋友。请不要设定标准叫别人的行动合乎自己的准则。请给对方一个自我的权利。

别要求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以及行动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要让你身旁的人轻松自在。

能接受任性、残暴的人往往具有带动他人向上的最大力量。一个原本脾气暴躁、动作粗鲁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一个和善、可靠的市民,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的太太信赖我。她从不责备我,只是一味地相信我,使我不好意思不改变。”

某位心理学家说:“要改变一个任性或残暴的人,除了对他表示好意,让他自己改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很多优秀的人往往能影响本质善良的人,接受他们,使他们更好。但是对于任性、残暴的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因为优秀的那群人根本不能接受粗暴的人,甚至于避之如蛇蝎,在感情上并不相通,这怎么能想象对方变好呢?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医生谈到人际关系中的容纳问题时,他认为:“如果大家都有容纳的雅量,那我们就失业了!精神病治疗的真谛,在于医生们找出病人的优点,接受它们,也让病人们自己接受自己。每个人刚生下来,都很轻松自在,同时暴露出恐惧与羞耻心。

医生们静静地听患者的心声,他们不会以惊讶、反感的道德式的说教来批判。所以患者敢把自己的一切讲出来,包括他们自己能够感到羞耻的事与自己的缺点。当他觉得有人能容纳、接受他时,他就会接受自己、有勇气迈向美好的人生大道。”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承认。承认比容纳更深一层。容纳实际上是消极的做。我们容纳对方的缺点与短处,伸出热情的双手接受他们,这只是消极的做。倘若是积极的做法,就是找出对方的长处,不光是停留在接受忍耐对方的缺点上。

人们都喜欢沐浴在承认的温馨之中,从这里也可发挥它的特性。

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学家那里去。那个孩子已经被严重灌输了自己没有用的观念。刚开始,他一语不发,怎样询问、启发,他也绝不开口。心理学家一时之间也真是无从着手。后来心理学家从他父亲所介绍的情况和所说的话里找到了医治的线索。而他的父亲坚持说:“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指望、无可救药了!”

心理学家开始应用承认的方法,找出他的长处——孩子不可能没有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