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中文网 > 碎星阁 > 第143章 天元论政

第143章 天元论政

"君实还记得嘉佑三年的蝗灾吗?" 他轻声问道,"某在舒州亲眼见过百姓啃食观音土,树皮剥得精光。若不变法,国库空虚,如何应对下一次灾年?"

司马光的黑子悬在 "科举法" 上空,声音微沉:"变法要变的是吏治,不是祖宗成法。太祖皇帝定下的募兵制、三司使分权,都是为了防藩镇。如今你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大权收归中书,若你去后,继任者有了私心又当如何?"

棋盘上的白子突然在 "保甲法" 方位布成铁壁,王安石的指尖在棋子上留下淡淡的汗痕:"唐中期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战乱频发,百姓何辜?保甲法让农户农闲练兵,战时为兵,既省军费又强国防,君实为何只看到 ' 扰民 ' 二字?"

,!

司马光忽然轻笑,落子点在 "枢密院" 位置:"介甫总说要 ' 振举纪纲 ',可你启用的吕惠卿、章惇等人,哪个没有借变法排挤异己?昨年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杭州,今日欧阳修因弹劾青苗法请辞,这就是你说的 ' 君臣共治 '?"

王安石的白子重重落在 "太学三舍法" 处,棋秤发出清响:"科举只考诗赋,如何选出经世之才?太学三舍法让寒门学子有了晋升之阶,君实却认为这是 ' 破坏旧制 '。某问你,仁宗朝的冗官之弊,难道不该改?"

司马光忽然放下棋子,从袖中抽出一卷《应诏言朝廷阙失状》:"介甫看看,这是某去年写的奏疏。某并非反对革新,只是认为 ' 治国如烹小鲜 ',需徐徐图之。你推行新法,却容不得半点反对之声,这与独断专行何异?"

秋风突然掀动窗纸,棋盘上的 "青苗法" 白子被吹得微微移位。王安石凝视着司马光鬓角的霜雪,忽然想起两人在翰林院同修《起居注》的时光 —— 那时他们曾彻夜讨论如何 "裁抑兼并",如今却因变法走到了棋逢对手的境地。

"君实可还记得,我们在嵩山同游时说过的话?" 王安石轻声道,"你说 ' 愿以深心奉尘刹 ',某说 ' 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今某依然相信,变法是让天下苍生免于饥寒的唯一出路。"

司马光拾起被风吹乱的棋子,重新摆回 "青苗法" 位置:"某也依然相信,' 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 才是治国根本。介甫,你我就像这棋盘上的黑白子,终要在这大宋的棋枰上,下完这盘注定无法两全的棋。"

王安石忽然伸手握住司马光的手腕,目光灼灼:"君实,某从未将你视为政敌。当年在包拯包大人灵前,你我曾立下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的誓言。如今边患日急,某只望你能暂放下政见之争,与某共抗外敌。"

司马光凝视着王安石眼中的恳切,忽然长叹一声,从棋盒中取出一枚空白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中央:"介甫,这枚棋子,就当是你我心中的 ' 天下万民 ' 吧。无论黑子白子,终要守护这棋枰中央的清明。"

暮色漫过窗棂时,棋盘上的 "青苗法均输法 "与" 保甲法 " 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那枚空白棋子,恰好处在所有棋路的交汇处。王安石望着窗外渐圆的明月,忽然想起后日就是中秋,而司马光的辞呈,已在袖中折得发皱。

"君实,明日早朝..." 他欲言又止。

司马光抬手止住他的话,从书架上取下一卷《资治通鉴》手稿:"介甫,某已在奏疏中写明,愿以 ' 足疾 ' 为由还乡。但某要你答应,变法不可急于求成,需留有余地。"

王安石郑重点头,看着司马光在月光下整理辞呈的背影,忽然明白:这一局棋,没有真正的输赢。黑子白子终将归位,但棋盘上的山河,总要有人守护。

秋风掠过棋秤,又将那枚空白棋子轻轻推动,仿佛在棋盘上划出一道淡淡的星河。

王安石闻言,不禁一愣:“君实,非要如此不可吗?”

司马光苦笑着摇了摇头:“介甫,你我都清楚,只要某在朝堂一日,旧党的诸位同僚便会以某为核心,与新党相争。如今边事紧急,朝堂必须拧成一股绳,某若继续留在朝堂,只会加剧纷争。”

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释然,“某已老矣,能为国家做的,便是退出朝堂,让贤能之士有更多的空间。”

王安石望着司马光,“君实,某……” 他刚要开口,却被司马光抬手打断。

“介甫,莫要再说了。” 司马光微笑着说道,“你我相交数十载,又争斗了这么许久,早已心意相通。某虽告老还乡,但依然会关注家国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