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皇帝,他深知若是孟皓清此番成功,必将名垂青史,而他这位皇帝也会颜面大增,在百姓心中更是治理有方。
大理寺卿姜绪承见状,也抱拳出列,高声说道:“禀皇上,孟大人现今不过是五品武夫的实力,俞州内乱,山匪肆虐,恐孟大人有安全之虞。老臣愿派遣臣座下大弟子一同前去,护孟大人周全。”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眼神中也透露出对孟皓清的担忧。
孟皓清顿时懵了,心中暗叫不好。
他随即连连抱拳拒绝,这可如何是好?
他的大弟子可是陈锦初啊,昨日刚将人家绑在树上,躲都来不及呢,还让他往她身边凑,那是绝对不行的。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陈锦初愤怒的面容,心中不禁一阵发慌。
贞启帝却认为应当保护孟皓清的安全,当即大手一挥,果断道:“准了!”他的声音不容置疑,没有给孟皓清任何拒绝的余地。
“啪嚓!”此时的孟皓清只觉自己的心都碎成了无数片,却也只能抱拳谢恩了。
他的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心中却在暗暗叫苦,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尴尬局面。
此时,太子抱拳出列,神情激昂,慷慨激昂地说道:“儿臣启奏父皇,儿臣欲建立新军,起兵南下,平定边境内乱之后,攻打云国。”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雄心壮志。
此话一出,朝廷之上一片哗然。
众臣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对太子的提议感到震惊,同时也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担忧。
王珣急忙出列,神色急切,拱手说道:“陛下三思啊!如今太子殿下己手握五万兵部将领,纵观古今,任何皇子手中的兵权从未超过两万。太子殿下若再握重兵,恐会引起朝局动荡啊!”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忧虑,脸上的表情也十分凝重。
随后,二皇子的党羽们纷纷出列,附议道:“王司徒所言极是,陛下请三思啊!”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了一股反对的浪潮,试图阻止太子的计划。
贞启帝看了一眼太子,又看了一眼孟皓清,此时的孟皓清一副事不关己的淡然模样。
贞启帝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他开口问道:“那太子需要新军多少人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探究,想知道太子的具体想法。
太子挺首腰板,慷慨陈词道:“儿臣如今手中有五万虎狼之师,若父皇再赐予儿臣十万雄兵,十五万大军便可如猛虎下山,挥师南下,首取云国!”
他的语气坚定,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二皇子如今坐拥八万精兵,太子五万之众若再加上十万,那真是如日中天,风光无限。
这让二皇子的党羽们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更加坚定地反对太子的计划。
然而,反对之声再度响起,刑部尚书孙文通挺身而出,高声说道:“陛下,请您深思熟虑啊!如王司徒所言,太子殿下若手握十五万大军,那将成为心腹大患。
一旦发生叛乱,后果将不堪设想,犹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
他的声音尖锐,充满了警告的意味,试图让贞启帝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种说法实在是太过偏颇,当年二皇子出兵凛国,王珣和众尚书纷纷上书,为二皇子讨要了五万兵权。
二皇子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凛国,如今十万大军仅余八万,这轮到太子时,众人却开始担忧内患。
这种明显的双标,让一些大臣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在故意打压太子。
贞启帝沉凝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邵凯身上,说道:“邵凯主帅,你有何高见?”
论及带兵打仗,邵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他乃是大尉所有将士的主帅,何为中军主帅?
只要你在大尉当兵,就得听从他的号令,无论是骠骑大将军,还是领军将军、车骑将军,皆归他统辖,他是军中至高无上的长官。
他在军中威望极高,他的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贞启帝点名邵凯之后,王珣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如死灰一般,这不明摆着是您自己同意了吗?
让一个太子的坚定支持者发言,邵凯自然是全力支持太子的。
李启未称帝之时,与发妻诞下太子,邵凯可以说是全程陪伴着太子成长。
贞启二年,太子带兵歼灭西北,全程所运用的皆是邵凯的兵法。
二人情同师徒,贞启三年太子被封为太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