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掌柜在逃,全城都是他的通缉令,有了赵祯的指示,抓住他也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最高兴的要数薛掌柜他们了,他们也没有想到,金掌柜会做下这样的事情。
惊讶归惊讶,薛掌柜他们要借着这次的事件,赶紧的把生意抢过来。
这一次,他们又拿出了之前张启的那一套,吃多少送多少的套路,加上他们不停的散播快活林不安全的言论,还真是抢来了不少客户。
对此,张启并没有放在心上,把灾后的重建和修复工作放在了首位。
因为之前张启的爽快,那些工匠们第一时间赶到了快活林,二话不说就帮着开始修复,连价钱都没谈。
张启很感激,不仅日日提供好吃好喝,还承诺完工后给双倍工钱。
碰上这样好的掌柜,工匠门哪有不卖命的,不到一个月,所有的修缮工作全部完成。
张启立刻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还在快活林大摆宴席,感谢这些工匠们。
在外的王举正,接到了曹喜的书信后,快马加鞭的赶回了京城。
与此同时,藏匿了一个月的金掌柜,终于是在城西的一个乞丐窝被抓到了。
很快进行了受审,张启和王举正都到场进行了旁听。
根据宋律,金掌柜犯了放火罪,先被杖责三十大板,最后判了罚没家产,流放西北充军。
其家人也被连坐,流放岭南地区为奴。
回到快活林,王举正有些责怪的说道:
“张启,快活林的爆红,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眼红,安全问题你也应该注重一下了,不能只顾着赚钱,否则再来一次这样的事情,你这快活林也开不下去了。”
这次确实是张启疏忽了,他只想到各大掌柜在经营上跟他较劲,谁能想到会有这么疯狂的人。
“王公子,这干不下去的酒肆多了去了,谁能想到这金掌柜这么丧心病狂,直接在房间里面点火。”
“你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在金钱面前,在利益面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次的教训足以让张启对安全问题重视起来。
随后王举正画风一转,问起他买硝石制冰一事,张启一一解答。
“硝石制冰唐末就有,可像你这么大量制冰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不是没办法么?咱们又不像圣上,宫里每年都有大量的冰块储存,自然不会去用这个法子。”
张启说的也是一个事实,硝石不仅是管控品,还是危险品,所以没有被普及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宫里自然不会用这个法子,若是出了事情,可就不得了。”
张启连连称是。
“不过我突然也想到一个生财的好办法,你参考参考。”
王举正觉得张启既然掌握了这门技术,不如趁势开个专门制冰的作坊,把制作好的冰块储藏起来,到来年夏季卖个好价钱。
张启觉得这个提议倒是没有问题,只是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储藏冰块的场所,一个是硝石的供应。
“储藏冰块的场所不是问题,沿着汴河出城,在岸边找个空旷的地方,挖个大地窖,再盖个大屋子隔绝热气便是。”
张启想了想,这个方案似乎可行,但最大的问题时硝石的供应,按照王举正的设想,这硝石的量可就不是一百斤了,上千上万斤都有可能。
“张启,这正是我要跟你说的。”
在快活林翻修之前,王举正就在谈一笔大买卖,正是跟矿石有关。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跟彭城的利国矿业打交道,我想用手中的交子储存金扩大他们的开采和生产,换取他们日后的民间优先采购权。”
张启倒是不太明白这里面的道道,详细问了起来。
王举正解释道,大宋的矿业开采多以民采官税的方式,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官家管理,收取一定的费用,承包给个人开采。
承包人每年除了给官家提供定量的铁矿,剩下的可以自由买卖。
“我也是了解到他们有扩大开采和生产的想法,这才有了加入的想法。”
“这倒是一个发财的好路子,可跟硝石又有什么关系呢?”
硝石矿跟铁矿又不在一个坑产出,张启自认为这不能给制冰带来什么帮助。
王举正接下来的解释,让张启也是眼前一亮。
利国矿业的大掌柜钱利国,刚好在山西又拿到了硝石矿的开采权;山西又是王举正的老家,自然也能搭上这条线。
“原本我不想参与这硝石矿的,它没有铁矿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