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千伏母线有放电现象,请立即处理。
220千伏碧玉变电站运维人员陈军,在夜晚高压室内熄灯巡视时发现,35千伏母线上冒出电火花,在黑暗中闪闪发光。这是一类缺陷,他立刻将这起缺陷报告领导,张班长与同事小钱接到紧急抢修任务后,他们一起迅速赶往碧玉变电站。
到了现场,张班长对35千伏母线放电部位进一步观察时发现: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导致母线铝排的固定件松动了,使得它们之间出现间隙性放电的现象。对付这类缺陷,按照规程规定,四平八稳的消缺方案是将35母线全线停电消缺。这就需要大动干戈,花费较长时间,先向调度部门提出停电申请,待申请批准后,再由运维人员到现场布置各项安全措施,所有安全措施布置完毕,检修人员才能动手消缺。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非得一整天的停电时间不可。供电对市民而言,须臾不可或缺。一旦停电,sz市民会立刻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投诉供电公司,会将供电服务热线电话打爆。而这段35千伏母线上,有8条出线正源源不断地向广大用户输送电能呢。如果轻易地让与这些线路相连的千家万户停电一天,那会造成多大的社会影响?公司要少供多少度电?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两本帐,张班长心里都很清楚,尤其是张班长的地域意识特别强,这儿是深圳,深圳速度可是闻名天下的,电力抢修也不容拖拉,同样应该是高效快速的,能不能带电消除这起缺陷呢?张班长围绕着高压柜转了两圈,从各个角度观察放电点的位置。一番实地考察后,一个用小偏方治大病的带电消缺方案在他心中形成。
他找来一截干木块,用线绑在绝缘棒顶端,然后,徐徐地举棒伸向放电缝隙处。这活看似容易,其实,令仅有火柴盒大小的小木块,在四米高处“听话”地钻进缝隙里绝非易事。当张班长操作到这一步时,小木块已牢牢地塞进缝隙里,顿时,母线铝排被完全固定住,放电现象随即消失。
但绝缘棒的顶端仍与小木块一线相连,当张班长欲收回绝缘棒时,那小木块又被他拖拽出缝隙来。前后试验了三次,都没有改变小木块被重新拖拽回来的结果。现场的小钱同事仰望得脖子都酸了,张班长可没有泄气,只是,在第四次尝试时,他做了一点改进,用电工刀将小木块削成头大尾细的t字形状,然后,将线扣在t字形木块的细尾巴上。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木块的大头部分塞入那缝隙里,用绝缘棒顶得牢牢的。然后,轻轻一挥,绝缘棒顶端的连线便轻松地从t字形的细巴尾上滑落下来。至此,这起35千伏母线上的放电缺陷,被张班长彻底消除。
他们于深夜23时打道回府,途中,姚主任打电话给他,询问消缺工作完成得如何,张班长说,放电缺陷已经消除,现在,我们正返程回家,可是,今夜不能报大夜班费。按照公司规定,深夜工作至24时以后,才能报销大夜班费用。
第二天一早,刚上班,张班长就打电话到碧玉变电站,询问值班人员在后续观察中,是否发现仍然放电的现象,陈军同事调侃到:张班长消缺,都是手到“病”除。35千伏母线上的放电现象已经完全消失,现在,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张班长听了,才将这事放下心来。转而,他又将心思用在当天工作上,今日,他要到220千伏南乡变电站参加年度检修工作
妻子在外旅游,妥妥的是曹营心在汉,她人在旅游地,心里却总是惦记着家里的他,一日三餐,每当她端起饭碗时,就疼爱地联想到,这一顿饭,不知张大勇又在哪里吃饭呢?
午餐时间,张班长与同事们一起坐在变电站门外的田埂上吃盒饭呢。因为今天,天气晴朗,春光明媚,而南乡变电站坐落在广阔的田野上,此时,田地里的庄稼是一望无际的绿,犹如春天给大地铺上了漫无边际的绿地毡。微微的春风,吹拂着田地里的庄稼,使得绿地毡抖动起来,如波浪起伏,春潮涌动,眺望田野,令人心旷神怡。
妻子将景点的风景照发给他欣赏,而他则将眼前的绿色田野拍照发给了她。妻子惊讶地问他:
你那边的绿色田野真好看,怪不得你不肯出来旅游呢。
今春以来,我是天天欣赏着这样的风景呢。
张班长得意地回答到:
冰箱里菜吃得怎样啦?
妻子又问他。
基本没动,等你回来一起吃吧。
张班长如实相告。
为什么?今天已是周末,一个星期下来了,你还没吃完?
我天天下乡工作。每天晚上都迟归,我已连续加班了四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