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中文网 > 明末海盗风云 > 第一百三十一 报纸

第一百三十一 报纸

陈东升是一名杭州商业政治学院的学生,早上出了家门像往常一样步行去学校上课。经过街口,有人在喊:“卖报!杭州商报、帝国商报。头版头条,皇室将增添新成员。”

陈东升怀着好奇心,买了一份杭州商报。一份杭州商报,陈东升花了一个铜币。报纸为四开八版,最上面有杭州商报四个显眼的大字。下面则是各种消息,皇室增添新成员,中华帝国在琼州岛的盐业公司招商。广西钦州兴建大型铁厂,需招聘各种人才。杭州本地房屋出租信息,商铺招租。某地水果丰产,急需寻找销售商。舟山海产干货供应,等五花八门。第三版、四版则专门介绍海外各种物产,商业机会等信息。

杭州商报和帝国商报在同一天创刊,郑袭希望新闻出版社能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

杭州街头出现了两份邸报,价格虽然不便宜,要一个铜币一份,但还是吸引了很多人来买。辰时,杭州商报1000份报纸首先卖完。帝国商报1000份报纸,晚了一个时辰才卖完。

两份邸报,开局良好。第二日,刊登在邸报上的义勇军水师和陆军在东南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爪哇岛巴达维亚城攻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缴获无数。接着再接再厉,攻下了马六甲城。将西方殖民者,彻底赶出了东亚和东南亚。不久又打败了柔佛苏丹王国,俘虏了柔佛苏丹。

文章详细列举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矿产资源、人口组成等。给杭州城的民众,做了一次地理知识科普。

第二日,杭州商报和帝国商报比头一日卖得更快。报纸上的内容,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两份报纸的创办,虽然是私人性质,但仍然倾注了郑袭不少心血。否则,不会这么快就打开杭州市场。

……

杭州城总理大臣官衙,张肯堂拿着宋应星的农业发展规划,十分激动。民以食为天,如何稳定粮食生产,成为中华帝国的头等大事。

郑袭曾经跟宋应星谈到过生石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宋应星通过大面积试验,得出结论。插秧前,往田里撒一次生石灰能灭掉田间的大部害虫。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撒一次石硫合剂,再撒一次生石灰,水稻普遍增产1/3。在太湖流域,宋应星叫人从太湖中挖出淤泥,倒进稻田。通过这番操作,水稻的产量达到了每亩三石半。

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简直不敢相信。用了生石灰和石硫合剂,加上太湖淤泥,水稻普遍增产一石以上。以长江三角洲、钱塘江下游,绍兴、宁波和杭州等地的水稻面积4000万亩计算,至少增产2000万石稻谷。仅此一项,给农民增收1000多万银元。

将生石灰和石硫合剂推广到各省,张肯堂预计每年将新增稻谷产量6000万石以上。相当于新增3000万亩耕地面积,多养活两千万人口。

张肯堂赞道:“宋老您的功劳太大了,解决了虫害的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宋应星道:“功劳都是陛下的,我只是进行了田间试验。一亩生石灰用量多少最好,石硫合剂的的配方也是在陛下的提醒下研制出来的。”

张肯堂道:“宋老的一份功劳怎么也逃不掉,问题我们用什么方式告诉农民,生石灰和石硫合剂能够杀虫,提高农作物产量。”

宋应星想了想,“石硫合剂已经建立生产工厂,进行工业化的生产。明日我在两份邸报上刊文,介绍生石灰和石硫合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妙用。”

……

郑袭躺在竹椅上,看着帝国商报。今日头版头条,是宋应星撰文:论生石灰和石硫合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文章论叙了当前中华帝国农业普遍面临虫害,所带来的减产困扰。通过在田间抛撒一定量的生石灰杀死害虫和虫卵,合理的石硫合剂配合生石灰使用,平均每亩稻田增产半石以上。

文章用详细的数据,列举了使用生石灰和石硫合剂的水稻产量,以及什么都不用的水稻产量对比。

文章最后总结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仅通过使用生石灰和石硫合剂两项,可以给中华帝国粮食增产6000万石,给农民带來1000多万银元的收入。未來,通过改良粮食作物品种,通过施肥,通过皇帝陛下所说的工厂育秧,粮食产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每个百姓顿顿都能吃上白米饭。”

郑袭放下报纸,陷入了深思。生石灰杀虫杀菌效果好,但之前却没有人将它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科技真的是第一生产力,仅仅依靠生石灰和石硫合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