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鱼忙跑出来,果然见竹笼已经阻止不了兔子,这牙齿可真厉害!再一想,自买第一批兔子到现在也已经有六个月,兔子已经成年,便蹲下来把那四只兔子轮流抓出来翻开肚子看。
运气还不错,有公有母,没有偏向同一性别,不过这一批可能血缘相近,她也不打算拿来互相繁殖,要繁殖也等后面那批长大了才行。
“娘,村头那打铁的余铁匠手艺行不行?”她问。
“你要干啥?打铁笼子?”赵氏抬头道。
“是啊,别的都不行,它们都会咬破的。”杜小鱼笑了笑,“我自个儿有钱呢,不用娘掏钱。”说完又觉得有点不妥,好像母女俩生分起来了。
果然赵氏有些不高兴,哼一声,“哎哟,还怕我不给钱呢。”
“不是的,娘。”杜小鱼忙解释,“之前不是卖草药挣了钱么,省得娘给了,反正娘的还不是我的,谁怕您舍不得啊。”
赵氏嘴角撇道,“你总会说话的,谁也说不过你。快去快回,一会儿你秦大婶要来呢,又得找你。”
“哦?秦大婶还提前招呼了?”杜小鱼奇怪道。
“是啊,说要带个姑娘来,你快去。”赵氏催促一声。
杜小鱼忙走了,找到村头余铁匠那里订做了四个大笼子,兔子有时候会打架,发情起来六亲不认的,还是各关各的笼子好。
谈好价钱,杜小鱼有点心疼,四个铁笼要五百文钱,看来这时代铁还是挺贵的,不过是前期投资也罢了,而且铁笼这种东西可以一直用,不用担心坏掉。
回到家,秦氏还真过来了,带着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眼睛水亮,个子修长,就是皮肤不太好,有些黑,还有些疙瘩。
“小鱼回来了啊,来,见见你珠儿姐姐。”她招招手。
杜小鱼好奇的看着两人,问道,“这珠儿姐姐是大婶的亲戚吗?”
“哎哟,丫头看走眼了吧,我跟珠儿哪儿长得像。”秦氏咯咯笑,“她家住村南边,今儿来我杂货铺买东西,听说你们家黄花在跟着万太太学刺绣,很是羡慕便想来问些事情,又比你大,可不是要叫姐姐?”
“哦,原来是这样啊。”杜小鱼笑道。
赵氏端了茶过来,请珠儿喝,“我们家黄花也是运气好被万太太看上。”
珠儿谢过,小口喝了茶,抬起头道,“万太太的手艺是县里顶尖的,那一手苏绣谁也比不上,黄花妹妹定是天赋极好才能被选中呢。”
她声音细柔,举止端庄,比一般的农家姑娘气质都好,杜小鱼想着偷眼瞧了下秦氏,只见她目光落在珠儿身上好像移不开来似的,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是反过来了,秦氏怕是想让珠儿当儿媳妇呢。
“我也见过你绣的东西,不比黄花差,到时候她抽空回家,你让她瞧瞧便是,我可不是说虚话。”秦氏拍拍她的手,叹口气道,“不过可惜万太太也没打算再多收徒弟,不然你机会也是大的。”
居然还讨好起来了,杜小鱼更为好奇这珠儿到底什么来头,秦氏也算是村里比较富裕的,要不是她挑三拣四,庞诚岂会现在还找不到娘子?
后面也还是围绕着刺绣说了些话,珠儿本是去杂货铺买东西的,家里还有人等,稍后便起身告辞。
送走人后,秦氏有些遗憾,“皮肤糙了些。”
赵氏嗤笑道,“你还想挑个十全十美的?我看这姑娘性子不错,说话也是有分寸有条理,像是能识文断字的。”
“大姐眼光真好,他们叶家有个大伯是在镇上开布料店的,家里长子前不久派任到齐东县做县丞,只一个女儿,请了先生教琴棋书画,那珠儿深得她大伯家喜欢,时常住上一段,自然也得熏陶了。”秦氏眉飞色舞。
杜小鱼暗道,难怪秦氏会看上这个珠儿,那县丞的妹妹她攀不起,就想着攀人家堂妹了。
赵氏沉默片刻道,“那叶家与你可有来往?怎的以前没听你提过这家人。”
“没多少来往,只这丫头我是看中的,她是家里长女,常来我铺里买东西,人也矜持端正,品性好。”
“那年纪一到,家里可不得被别人踩破门槛?”赵氏挑起眉,“堂兄如今又做了县丞,村里几个媒婆怕是坐不住了。”
“可不是!”秦氏一拍腿,“听说前两天就有人去了,哎,可惜我那儿子是个愚的,珠儿三番四次来铺里,他硬是不敢上前说话,白长那么高壮!”又顿一顿道,“大婶,你倒是帮我想想,如何成了这桩喜事。”
这是实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