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蝶随着人群来到一处集市,这个地方的人们挤挤挨挨的在这一块,那一块。吆喝声、叫卖声、喝彩声、欢呼声,让这个地方显得格外的热闹。
有一群人围成一圈,看圈内光膀子,长胡子的武师耍着杂技,到了精彩的地方,围着的人不时地发出阵阵惊呼声。
也有拉着一辆涂着朱红色的小车,上半部分外面罩着透明的玻璃,里面有着涂着各色颜料的木板小人组成一幅图画。
旁边的艺人只要一拉外面的绳子,玻璃罩里面就立马出现了新的画面,与现代电脑上面放映的ppt有异曲同工之效。
这拉洋片的艺人一边拉绳子,一边向在他车前围着的人,讲述着图片里发生的故事。而听着的人,则都是一副目不转睛的神情,可见听的有多么入神。
周梦蝶飘在那讲述故事的中年艺人旁边,听了有一会儿,虽然他讲述的故事不怎么新奇,但听他的咿咿呀呀的腔调,感觉还是蛮有趣味,让她不得不停下驻留,多听了段时间。
接着她又把目光转向了别处,看得有卖白菜的、卖水果的、卖面食的。
只见那卖面食的摊子里面,露着上身的青壮小伙,双手在木板上面摔打着白面,而那被分成七八根的白面,又被他用双手,在空中甩成了无数根粗细均匀的面条。
最后,放入旁边的热水中,时不时用筷子拨动几下,几分钟后,捞出放在汤面里,再浇上一勺汤料,上面点缀着清脆的嫩叶,下面有着米白的面条。
这诱人的香味,和漂亮的颜色搭配,吸引着路过的行人不自觉看上两眼,然后吞咽口水,兜中有钱的,就会走进面食摊位内坐下,让老板来上一碗,最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周梦蝶表示她什么也没闻到啊o( ̄┰ ̄*)ゞ
“哇!好厉害!”
周梦蝶被这片惊叹声吸引住了目光,她立马向声源处望去,就见一群小孩围着一处摊位,里面坐着的摊主,正把一个吹好的糖猴递到一个小男孩眼前。
那小男孩立马伸手接过,惊奇地打量半天后,才伸出舌头,小心翼翼地舔舐了起来,然后眼睛都眯得只剩下一条缝,足见他有多么开心。
他旁边的小孩都一副直勾勾的眼神望着他,以及摊主前面的木架子上面插好的糖马、糖兔、糖人等。
周梦蝶看得不远处吹糖人的,也不觉得惊奇,毕竟,现代也有手艺人吹糖人。
但现代人讲究卫生,所以卖糖人的摊主,在制作糖人时,一般让买的人吹,摊主用手捏糖人的形状。
周梦蝶也有看到有人正在玩套圈,但地上摆放着的大多都是陶瓷娃娃,这种陶瓷娃娃制作得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但与现代的工艺相比,还是显得有些简陋粗糙。
让她看了一会儿就没了多大的兴趣,她又继续把目光转向别处,这时听见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响,周梦蝶闻声看去。
就见身穿黑色长袍的青壮身前挎着红色的喜被,往前面走,他们的袍子的胸前、肘子、衣摆处贴着红色的喜字,头上戴着清朝电视剧中的“官帽”,帽子里面是红色的流苏。
身后与他们同样打扮的四人抬着一顶红色的轿子,而抬轿人就在这奏乐声中抬着轿往前面走。
周梦蝶看得眼前这一幕,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滑稽感,感觉与她想象中的不一样,但还是有着夏华初建立时期的特色。
……
没一会儿,这个集市都被她逛完了,也满足了她的好奇,周梦蝶转身向着其他地方飘去。
在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中,周梦蝶看到了高大的城墙上布满了沧桑的痕迹,看到了朱墙黄瓦的故宫。
它那脱落的墙皮,残破的砖瓦,每一处都在诉说着久远的、不可知的故事。
又来到颐和园、天坛、白塔,除了见到巡逻的士兵外,她都在感受着这个时代,它们散发的气息,在倾听,它们要给她讲的故事。
……
于是,在吃瓜任务开启前的十几年的时光中,周梦蝶她在首都见识到了以往的西装、旗袍被埋没,中山装成为男人首选,列宁装成为女人最爱。
后来人们衣服上的色彩变得丰富多彩,布拉吉成为女人最欢迎的服装。接着,穿着军装的“国防绿”成为很长一段时光里面的色彩后,“的确良”隆重登场,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人们的精神面貌一天天地高涨,许多高炉、烟囱拔地而起,人们精气神很亢奋,时不时地在路上、家里、工厂、单位做起了体操,那万人齐齐整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