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晚会和三天假期过后,大家都投入了紧张的期末分班考试的复习中,就连下课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伏案学习。
这天物理课吴建军老师拿着一叠分科意向表,胳膊下夹着物理书,笑着走进教室:“这是分科意向表,大家和家长沟通一下,周五之前交给班长,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啊。”
说完就从第一排的同学那拿了张上次作业的卷子,开始讲题。
下课后拿到意向表,同学们都聚在一起热烈的讨论起来。
“你想要报理科还是文科啊?”
“我肯定报理科啊,文科太多背的了,不太适合我”
“你肯定是选文科吧,选文科进重点班的几率更大”
“小爷就是为理科而生的的”
“理科能报的专业面更广”
“文科更有意思”
………
楚杳现在的目标很是明确,理科没得说了,一群小伙伴中除了谢婷婷,还有冯维选了文科,谢婷婷是文理科比较均衡,但比较喜欢历史所以选了文科,而冯维则是后期会将重心放到课外的一些培训上,而其他人几乎都选了理科。
唯一还在犹豫的是陶迟迟。
按道理说迟迟的成绩分布,必然是选文科对她更加有利,但她似乎有什么顾虑两天了迟迟没有决定。
楚杳见许多同学都去询问了老师的意见,便提议陶迟迟若是实在拿不准可以去问问班主任老师。
晚自习时,陶迟迟还没去找吴建军,反倒先被他叫去了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上写着批改着作业的吴建军见陶迟迟走了进来,招呼着她坐在自己对面,说到:“陶迟迟啊,你妈妈和我通电话说你对于文理科的选择很是犹豫啊,可以和我说说为什么吗?”
“是因为喜欢理科,不喜欢文科吗?”见她低着头不说话,吴建军又问道。
陶迟迟摇了摇头,低声反驳:“我没有不喜欢文科。”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很多,比如喜好,比如优势,或者朋友等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考虑好这一时的决定真的对我们认为重要的好吗?
我知道你和楚杳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们仍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难道真正的好朋友会希望你因为一时的感情而做出于你未来不好的决定吗?三年后他们都金榜题名时,你却因为这会的偏差落榜了,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我听你妈妈说你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我们国家最好的语言类大学是b市外国语大学,他对文化课的要求不低,我希望你能考虑好,老师的意见终究只是建议,主要跟着心走。”
吴建军苦口婆心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他知道这个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倒也没有说太多,就让她回教室了。
其实这样的同学吴建军已经见过很多了,文理分科确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他见过很多同学因为选择出现偏差,在自己不擅长不感兴趣的学科中挣扎,最后高考与好的大学失之交臂。
他们来咨询他是对老师的信任,所以他给出提议时都会很慎重。但是无非就是先看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的怎样,有兴趣总是有更大的可能;其次就是优势,如果二者皆可,那么如何能在高考中优势最大化就选哪科。
陶迟迟听的很认真,时不时应和着,她其实明白文科是自己最好的选择,犹豫除了因为朋友,还有…他,这么多年她终于和他坐在一个班级,却依旧追不上他的脚步。
或许…真的该换条路了,可能她会变得更优秀一些,更能靠近他一些,更何况吴老师说的对,我的人生还有我的理想。
即使已经想好了,但陶迟迟还是第二天早上才上交了填好“文”的意向表,楚杳她们认为是老师的谈话给了她思路倒也没有多想。
分科填报好似只是小石头投进了湖面,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了,大家的注意力仍旧在期末考试中。
楚杳的复习任务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主要还是理科三件套,大体每章都溜一遍,在脑海里构出框架,再细看每小节的知识点填充它,最后除了练题,最重要的就是平时积累的错题本,因为时间还比较充足,直接蒙住答案,自己再做一遍。
由于这次期末分班考试,只按所选文理科的成绩排名分班,所以复习任务会轻松不少,主要注重单科成绩就行。
期末考试那天,季芝也象征的给俩孩子做了油条和鸡蛋,寓意考个好成绩。
“月月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