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前车之鉴。因为性格柔弱又多愁善感,才会在儿子死后也一病不起。
可对比来说,还是魏大姑娘更为合适!她应当能陪靖儿挑起担子,也不需要让靖儿小心翼翼的应对皇家的试探或牵制。
想到这里,上官庆问上官靖自己的意见,“三公主和魏家大姑娘,你更愿意娶谁?”
上官靖根本不需要考虑,就选择了魏大姑娘。他太明白上官家如果尚主,可能会带来的波澜了。
见孙儿和自己的意见一致,上官庆点了点头,“我今日就去会一会魏将军,如果能尽快把你的婚事定下来,就不用担心陛下突然赐婚了。”
上官庆说完,起身出门往魏家的小院走去。
……
太子处理好了京中快马送来的政务,拿着去给顺和帝过目。
“傅昭,你先坐下!朕想和你商量件事!”
沈傅昭把折子放好,就在下首坐下了,“父皇何事吩咐?”
“你说……朕给上官靖和昕儿赐婚如何?上官家可会多想?”
沈傅昭心里咯噔一下,可会多想?当然会多想了。
纵观历史,不少亲王郡王,为了拉拢军中势力,倒是喜欢把女儿嫁给武将为正妻。但那是“嫁娶”,而不是“尚主”。
驸马手握重兵,也极容易危及皇权,前朝就出过这样的乱子,所以大周前两任皇帝一直故意回避,不想重蹈覆辙。
而上官靖如果真的尚主了,恐怕下一步就是被迫远离军中权力中心!
上官家这一代只有一个养子,如果上官靖远离军权,就等于是上官家远离军权。
“父皇……是对上官家有了疑虑?”
顺和帝沉默半晌,点了点头,“上官家几代人掌管京畿十万军权超过了三十年!从先帝到朕,如果继续掌管下去,到你这儿,就是根深蒂固!到时候恐怕很难说这十万大军是姓沈还是姓上官了!”
太子沈傅昭倒是并不觉得上官家会有反心,但是父皇担忧的也不无道理。
“父皇,赐婚一事,儿臣觉得还是暂缓为宜!上官家世代忠良,如果因为赐婚一事和皇家离心,反而顾此失彼。但您担忧的事情也不无道理,为何不考虑“重整军制”?”
“重整军制?”顺和帝坐直了身子,准备听太子详细述说。
“天下兵权如今分为两部分,重要城池的守城军和四路边防军。守城军以上官家手中的京畿重兵为首,其他地方的兵力则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四路边防军负责边境国门护卫,分别由东西南北四方将军统领!重整军制,则是将守城军与边防军重新整合,将领自然也需要重新安排调配!”
顺和帝似乎明白了太子的意思,借重整军制之便,将各位军方势力打散,减弱甚至逐渐消除他们对某一方军营的绝对控制。
“你心里可有具体的章程?”
于是太子和皇帝就从赐婚的话题,转而聊起了军权的问题……着实是“歪”得很远了。
不过,这才是天下之主的“正”事,是他们毕生都在运筹帷幄的大事。
……
另一边,对此事引起的连锁反应丝毫不知的魏将军和上官大将军,在魏家的小院子里喝起了小酒,可以说是“宾主尽欢”。魏将军比上官大将军年轻十来岁,年轻时还和其子上官铭打过交道,但他也十分钦佩上官庆的为人。
而知道上官庆的来意后,他倒是也很高兴,上午在跑马场上,魏将军也看中了少年英才的上官靖。
魏家守卫西部边境,他也是刚回京述职不久,过个把月就又要回西边去了,正好赶上了这次皇上来别苑散心还准他带上了自己的长女。
“大将军,虽然魏某十分愿意,但是小女的亲事还需要问过家中的母亲和夫人,过几日我们回京后再定如何?”
魏家提出的理由如此正当又合理,就算上官庆心里再着急也不可能不同意。只盼望皇上不会“雷厉风行”到这么几天都等不及!
16 互相羡慕
顾毓灵和三公主同住一个院子,所以晚饭后一起去花园里散步消食。
“毓灵,五哥好不容易弄回来的凤佩你怎么不带?”三公主为了表示亲近,这几天都是直接叫的顾毓灵的闺名。
顾毓灵摇摇头,“太招摇了!”
三公主沈昕却道:“你和五哥的事宫里人都知道,只怕朝臣也有不少人收到风声,名正言顺,有何招摇的?”
在顾毓灵的心中,正是因为这样人尽皆知,才更加招摇。
不过她也知道三公主不会明白她的想法,因此转移话题:“公主骑术精湛,若明日有空,能否教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