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了大约有一刻后,马车队伍开始降速,然后缓缓停了下来。
在晃荡中入睡的刘氏立即惊醒了过来,观察一番后,见没出什么问题,她便猜测马车是到了城门口、就快要出城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突然响起,这让整个庞氏车队所有人的心瞬间悬了起来。
刘氏悄然地将马车的帘布掀开了一角,偷偷往外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在那数十骑的身后,还有着一队穿着甲胄的步卒,此时那些骑兵和步卒正在快步往她家院子的方向走去。
很显然,兴许是感觉到决战即将来临,刘表已经顾不得君子之道了,只要是能阻碍孙策,无论什么手段他都会用。
而霍峻妻子这个早先便准备好的棋子,就是刘表用来与孙策谈判的手段之一。
毕竟霍峻已经投到了孙策麾下,孙策总不可能为了攻城,不顾部下家属的死活吧?那日后谁还敢投靠他?刘表也是被逼到了迫不得已,才会选择使用这种手段。
而看到自家进去了一众武人的刘氏,此刻也是感到十分地后怕,面色都变得苍白了不少,幸好她昨夜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现在肯定难了。
对于后面发生的情况,骑在马上的庞林只扭头看一眼便了解了,不过他并没有观察太久,脸上依然保持着往日那般骄傲的模样。
他对负责守卫城门的军司马抱拳说道:“麻烦阁下让手下的人让一让,我等庞氏族人今日要去城外鹿门寺上香。”
那负责城门防务的军司马姓祝,曾经是庞季的属下,这位祝司马也是认识庞林的,知道他是那位鼎鼎大名的庞德公族子。
作为一个不靠战功从底层爬到城门守卫司马位置的男人,祝司马为人一向秉着不轻易得罪任何人的原则。
所以他在向庞林回以了一个自认为爽朗的笑容后,开口道:“还请稍等片刻。”
说完,祝司马便指挥着正在“盘查”商贾的部下赶紧让开了一条路,顺便还让他们将那些商贾也带到了一旁。
不出一会,出城的路上便再无任何阻碍。
见状,庞林朝其拱手道:“我在此代替众多族人谢过祝司马了。”
随即,他扬起马鞭,驱马往城外行去,其身后的那些马车,也是紧跟着他,成功出了城。
他们离开不久,奉命前往霍峻家中捉拿刘氏母子的众人,却发现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人,负责此事的军官当即有些慌了,同时也十分疑惑:一直在城内被看管着的人,竟然还能跑了?
更加关键的是,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他过来的时候跑了,这让他如何向刘表交代?
可人都已经跑了,他也只能尽量想办法补救了,于是他一边派人去将情况通知刘表,一边请负责守护四面城门的军司马封锁城门,开始在城中搜捕刘氏母子。
这番大张旗鼓的行为,也是将刘表要捉拿霍峻妻子之事传了出去,搞得襄阳城里的官吏自上而下皆是人人自危。
可以预料的是,经过此事之后,刘表不仅少了一个和孙策谈判的筹码,而且再失了几分襄阳的人心。
庞氏车队在出了城后,便沿着修缮好的道路往鹿门寺赶去。
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光武帝大臣习郁巡游鹿门山,并在此建立了古刹鹿门寺,营建殿堂数百楹。
据襄阳县志记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
由于鹿门寺有着宏大的名声和规模,其香火理所当然的兴旺,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去到寺中,而襄阳内,以蒯氏、蔡氏、黄氏、庞氏、刘氏为首的荆州世家,都是鹿门寺的常客。
这鹿门寺的主持,也是对这些士族香客十分重视,常常亲自接待他们。
花了大约半个时辰后,庞氏的车队,终于到了鹿门山下。
鹿门山乃是整个荆州都赫赫有名的地方,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州中名士庞德公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到鹿门山上举办一场辩经会。
那些在辩经会上脱颖而出的士人,有机会得到庞德公这位名士的点评,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先生”,便都是来源于此,甚至有不少士子在辩经会后,选择了留在鹿门山上苦读,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到来。
庞林就曾参加过一次辩经会,徐庶倒是没有,不过他也在鹿门山上苦读过,确实,相比于建业书院,鹿门山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治学之地。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