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的话音落下不久,涂允便主动站了出来,他先是向孙策和李术依次行礼,随即开口说道:“禀告吴侯,当日被抢的就是在下。”
李术见他自己出来了,便朝孙策点了点头,表示就是此人没错。
不过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孙策并没有因为有了人证而对徐盛表现出丝毫的不满,反而没来由地盯着涂允看了会儿,然后说了一句:“汝是何人?先报上名来。”
涂允听了也是一愣,但他觉得孙策也就是随口一问,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属下涂允,乃是......”
不等涂允说完,孙策就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而涂允见到孙策脸上露出几分不耐,也是连忙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生怕一不小心惹恼了孙策。
李术的部下对于孙策的印象还停留在建安五年之前,那时候的孙策杀伐果断,凶名在外,涂允担心惹得孙策不满、会丢掉自己的小命,自然不敢再说下去。
不过自觉孙策不会对自己下杀手的李术不在此列,他刚要开口准备说些什么,却被一旁的法正抢先说道:“将军似是心中有事,莫非是在为李勇毅和徐都尉之间的事情而苦恼?”
作为一名精于谋划之人,法正说出此言当然是有意义的,从孙策先前的表现来看,显然是不想亲口质问李术临湖劫道之事,毕竟按照李术的态度,虽然和徐盛有了矛盾,但暂时对孙策还是忠心的,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反。
于是法正在和庞统对视了一眼后,便在后者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后,主动开口向孙策出言了。
而孙策也是会意,他摇了摇头,说道:“文向当初在吴县颇有侠名,其为人十分讲义气,不像是会对自家同袍行劫掠之事的人啊,但伯德应该是不会信口开河的,孝直啊,你说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在孙策说出这番话后,法正故作一副很为难的模样,再加上孙策的点名,也让他吸引了堂上不少人的注意力。
这时,见戏演得差不多了的孙策开口道:“孝直,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便是。”
法正拱手,开口了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将军,咱们此前行至临湖城外时,不是遇到了一伙劫道贼人吗?
那位贼首事后交代了其是得到李勇毅部下涂允的授意,属下方才迟疑,便是在疑惑那贼首口中的涂允与此间的涂允是否为同一个人。”
在法正说话的时候,孙策和庞统都在认真地观察着李术等人的反应,李术在听到劫道之事后,脸上的表情明显能看出有些疑惑,应该是不清楚此事。
而那涂允则是大惊失色,立即变得脸色苍白,感受到众人的目光,他恨不得撒腿就跑,因为他知道,若是此事败露,他是必死无疑。
他知道,孙策必然是不会允许有这么个擅自扩大内部矛盾之人存在的,但有着孙策的亲卫守门,他也只能向李术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李术在疑惑了一会后,面对涂允的求救,他还是准备替这位老部下求求情,然而孙策却抢在他开口之前问道:“伯德知道劫道之事吗?”
“将军,属下不知,但此人乃是属下的亲信,做事向来都很恭谨,不可能会做此事啊,是否是这位先生弄错了?”
李术有些急了,生怕孙策再出手、将他仅剩的一点实力也削了,于是宛如倒豆子一般,一股脑地将说出了以上这番话。
孙策本来还想尽量给他撇清责任,保住他的将军之位,好为进取汝南留个后手,可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暗自叹了口气后,孙策对着庞统点了点头。
庞统对周泰说道:“还请幼平命人将那带人劫道的贼首带过来。”
周泰领命,很快,作为人证的那名贼首便被两名亲卫带了过来,涂允见到此人后,脸色也是愈发难看。
此人一见到涂允,便出声大喊道:“叔父,救我啊,我按照您的意思带人在临湖外收取过路费,结果被这群人给抓住了,您可得救我啊!”
听到他的话,涂允脸都黑了,当即矢口否认道:“你在胡说什么?我压根就不认识你。”
“叔父,是我啊,您的亲侄儿涂代啊,您怎么可能不认识我呢?”
听到涂允的话后,涂代直接急得口不择言了起来。
直到这一刻,涂允也是不再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了,他“扑通”一声,跪倒了地上,不住地向孙策磕起了头。
见到这一幕,涂代呆住了,他可是听自家叔父说其是勇毅将军手下的头号人物啊,怎么现在会给别人磕头呢?
当初涂允可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