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孙策和四郡太守的保证,一时间,以武陵蛮首领陈豹、五溪蛮首领沙摩呲、澧中蛮首领崇逑嚄、沅陵蛮蛮首领相单盖、临湘蛮首领詹隆等人纷纷起身,一同表示起了感谢,并豪言壮语地发誓愿意效忠吴侯孙策,永不再反。
太史慈自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蛮族首领所言,但面上仍是一脸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过眼下若是要在四郡实行賨布之政,却还需一个额外的附属条件,需要诸位首领答应,并按期履行。”
此言一出,场面瞬间陷入了沉默,也不知是哪个蛮族首领问了一句:“不知是何要求?”
“如今荆州缺粮,吾主欲在荆南大兴屯田,开垦荒地,奈何眼下人力颇有不足,所以想请诸位首领,每族每年出两千族中精壮充当劳役,以四个月为期,助吾主在荆南施行军屯,只要三年时间即可,待田地开垦趋于正轨之后,便撤去此劳役,不知诸位首领可能接受?”
“这……”诸蛮族首领闻言都不说话了,似是都有些犹豫,连续三年派出族中的精壮给孙策开垦四个月的荒地,那他们部落里的老幼怎么养活?
就在他们这么想时,却听太史慈又开口说道:“这三年之中,军屯所得粮秣,各部族可按开垦比例,于秋收后拿一半回去,吾主只留一半充实郡府仓禀,如此互惠互利,谁也不亏欠谁,如何?”
听到此言,那些首领瞬间激动坏了,他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每年相助两千蛮族精壮,助孙策屯田,毕竟只有三年的期限,且每年都能分到所屯之田的一半收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见诸蛮族长答应,太史慈又笑着补充道:“不过,荆南四郡内盗贼横生,遍地灾祸,屯田之时,难免会被贼寇或是小人觊觎,诸位首领可得向我做出保证,每年派予的两千劳役,一旦在屯田期间临逢战事,要能供我军驱驰,一同迎敌,这点可能做到?”
这个时代能当荆蛮诸部族首领的人,就一定程度上来讲,智谋和计略方面,还是要比一般士人要强一些,但强的也很有限,这倒不是说他们的智商低下,而是他们不像是汉人的士人那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没有良好的教育为前提,再加上荆蛮诸族崇尚武力,民风剽悍,在环境上就限制这些蛮人的思维和眼光,使他们想的便不够深不够远。
就眼下的情况而言,孙策让太史慈向他们借人屯田这件事上,就已经将他们给完全绕进去了。
没过多久,又有一名蛮族首领站起身说道:“既是借人于后将军,那所借我部青壮,自是任由后将军麾下将士差遣,或兵或民,全凭后将军的意思。”
闻言,太史慈十分满意地说道:“嗯~如此最好了,今后四郡诸部落皆由诸位首领代为管制,为使诸族都能人丁兴旺,岁有盈余,吾还想先在益阳城开设试点,开放市集,以公价卖盐、铁、漆器、玉、丝、耕具、锦缎等物于诸族,助各族振兴。”
此时的荆南蛮族虽然算是听从汉政府的统领,但因为不同民族间的较大差异,再加上南北贸易的道路不甚通畅,荆南汉人在与蛮族行商时,皆会不约而同地抬高物价售卖。
而荆蛮诸族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即便他们对汉人的各种奇巧物资也非常的感兴趣,但由于汉商狡诈,所以数十年来,双方在商贸上一直极为少数。
但若是由孙策这位有着汉庭官方任命为荆州牧的大人物下令,以官方的名义在益阳开市,并制定合理的价格,这种交易对于所有蛮族来说都是件确确实实的好事。
因此,诸蛮首领纷纷起身对太史慈等人以及远在建业的孙策表示了感谢,双方此番会谈,可谓是其乐融融。
当晚,太史慈等人在益阳城外设宴款待了所有到来的蛮族首领,并在宴席上又商定了一些互市和蛮族中人屯田的具体细节。
孙策给太史慈的信中、对于诸蛮族长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各族派来的两千屯田劳役,必须要由他们的人去挑选。
至于原因,孙策让太史慈给出的解释是:屯田乃是他治下的重要大事,服劳役者必须是清白之人,必须得先筛选一番才行。
对于重视名声的汉人政府来说,这要求虽略显繁琐,但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诸蛮首领自然都答应了。
此外,五溪蛮的首领沙摩呲专门向太史慈请命,言明五溪附近水患不断,请太史慈上报给孙策,让其派人前往五溪协助治水。
太史慈对治水之事不太了解,将此事告知了桓阶,桓阶在得知此事后,表示这只是件小事,不用麻烦孙策,当场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