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阴,如梦随行。
又是小年夜,窗外鞭炮烟花,绚丽热闹。
女人起身,拿了火炉放在脚边,她感觉身体大不如前,越来越怕冷。
“铃铃铃……”电话响的比较急促。
她犹豫片刻,还是伸手接听了电话。
“姐,我回不来了,今年学校组织活动,我决定在学校过年。”
“嗯。”
“对了,知遇拿奖了,你看到了吗?”
“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世锦赛第一枚金牌。”
说话时,女人的眼神又瞟了一眼大厅墙上挂满了的奖状奖牌,并且她在别墅特意做了个奖杯台,以便展示弟弟妹妹的无限风光。
“那就这样了,我先不跟你说了哦。”
“行吧,你忙你的就好。”
女人放下电话,才松了口气,不料,电话铃声又响了。
“娇姐,知锦闹情绪不肯参加记者招待会,怎么办啊?”
“她马上要参加记忆大师的比赛,我一开始就不赞同你们以她的名义到处做宣传,既然她不想,谁也强迫不了,我这个小妹妹我最了解,你们收拾一下了,赶紧给我回公司。”
“那好吧,那记者媒体那边……”
“你是公关还是我是公关,这种事还要麻烦我来帮你们处理吗?”
“是是是,我知道了。”
阿娇重重地放下电话,好好的一个节日,搞得她心情郁闷。
“铃铃铃……”
“你们有完没完……”
“阿娇,你怎么了?”
“幺姑?哦哦,是幺姑,对不起,我以为是……”
“你以为我是谁?谁惹你生气了?”
“没事,就是公司的人,什么事都要来问我,就挺烦的。”
“那行,如果你觉得很烦,不如我们见个面,吃个饭?我有话跟你说,这件事,还挺重要的。”
阿娇看了看墙上的挂钟,“现在十点,那我们到和平酒店的顶楼茶室先喝杯茶,到时候再去餐厅吃饭吧。”
“好。你安排。”
听到幺姑的声音,阿娇的心情总算好了一点,至少过小年不是她一个人,孤家寡人。
——
九二后,政策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知道南下打工。
当时,和平镇也有人出门了,阿娇虽然没有南下,可是她从太青到和平镇,再到县城,一路走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她开饭馆开超市,搞物流运输,后来她孤注一掷,把所有钱拿出来投资房地产,买商铺也上了瘾,就这样,一路买买买,买到省城。
那年冬天发生很多事……
姨奶奶又在家里摔了一跤,这一回她没有挺过来,她早早写了遗嘱,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姨奶奶在省城也有房子,并且她的存款也不少。
根据姨奶奶的遗嘱上面的安排,她的房子,无论是和平镇的房子还是省城的房子都是留给了阿娇。
存款她分给了丈夫那边的亲人和谷家的人。
朱老板这个骗子,合并茶厂后,一直拖欠茶工茶农的钱,那几年,太青山的茶叶几乎都是卖给了朱老板,结果他一分钱没有开出来。
白书记被调走以后,新来的书记全力支持阿娇的建议,此后太青山百花齐放,都能制茶卖茶,甚至出现越来越多的小作坊。
大伯家里,差点被朱老板害死,因为他们家的茶叶都是记账,几年都没有拿到现钱,日子差点过不下去了,好在姨奶奶死后分了一点钱给他们,正好可以渡过难关。
“哗哗……”
茶艺师煮茶,阿娇和幺姑认真品茶,两人几乎同时放下茶杯。
“还是太青的水质好,煮出来的口感不一样。”幺姑微笑地看着对面的阿娇。
“是啊,古有雪水煮茶,可见好茶,连水的要求都特别高。”
“我听说,你现在去西南那边的山里收茶叶?”
“那边的老茶树更多,我想收藏品,过几年也可以增值的。”
幺姑点了点头,“你说增值的东西,此后也确实值钱了,所以幺姑相信你的眼光,可惜我呢,没什么闲钱搞投资,就这样平平淡淡,挺好的。”
虽然幺姑嘴上说好,其实她眉眼间流露出难以掩盖的落寞。
“幺姑,你是不是有心事?”
“我去庙里求了个签,是下签,看样子今年又怀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