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这段时间不怎么忙,也就对胡地上心起来。马上就期末考试了,胡地的成绩一直不太好,虽然班里只有几个同学,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拿过第一名,这更坚定张海英要送他去镇里读书的信心。
镇里的学校一个年级就有好几个班,老师也多,不像村里的小学,加上校长,一共才5个老师。
胡地有了心事,去看龙猫时表情总是出神。胡天和许诺也观察到了胡地的沉默寡言,胡天作为哥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村里考出去的,大都有着从小离开家去外面读书的经历,许诺和胡天也一样。胡天对弟弟胡地的事情,只是认为这是必须经历的路一样。
许诺却不这么觉得,他们回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从来如此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在他们有能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可以去改变村里的教育情况呢?
在一天放学后,许诺拉着胡天来到了胡家村小学。胡天旧地重游,这个小学跟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教学楼简单的翻新过,大门也都是新装好的。
他们来到了校长办公室,里面的校长是一个中年胖女人,本来在镇上教学后来嫁到胡家村也就跟过来在村小学就职。
胡天在这里上学的时候,这个校长还在镇里上班呢。许诺简单询问了一些小学的情况,在交谈之后发现他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个英语老师。
本来这里是有一个年轻的英语老师的,是个大学生,来这里教了两年就找关系调走了,原因也很简单,她还年轻,总不想一辈子呆在这个学生稀少的村小学。
之后,县里教育局总是说会再调过来一个英语老师,但是一直也没有人来报到,就这样耽搁下来了。
本来村小里的学生就少,所以很多家长因为在这没办法学英语,就把自己家孩子转到镇里了,学生就更少了。
许诺和胡天离开学校时,走在回家的路上,许诺说:“如果我们找到一个英语老师,你认为咱妈会不会不让胡地去镇上了?”
胡天说:“可能可以拖延一个学期或者一年,我觉得根本问题还是在村小学的学生太少,大家对它都没有信心了。现在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大,咱妈肯定想让胡地去镇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许诺反驳道:“可是镇里的教育真的比村里好吗?我们都是从镇里学校考出去的,咱们也不过是被打造成一个个小镇做题家而已。我认为真正好的的教育是培养每个人成为自己而不是变成一个个考试机器。”
胡天苦笑道:“你跟我说,我能理解,但是你跟咱妈说,咱妈可不会听你这一套,望子成龙,就是希望自己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并不是成为他自己。”
许诺明白胡天是对的。他们两个之间,许诺是理想主义者,胡天是现实主义者。她代表激情与活力,胡天代表着稳重与踏实。
不过,许诺怎会如此罢休。观念是一种思维惯式,改变确实很难,但是不去做,又怎么能知道会不会成功呢?
许诺从小也有一个教师梦,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后,这个职业也就没有机会去尝试了。现在,这个机会又来了,虽然只是一个村小学。
许诺转回头,又来到学校找到校长,提出自己愿意在这里支教当英语老师,不要工资那种。
校长当然开心,而且许诺还有教师资格证书,她相信许诺的能力,只是怕这个年轻姑娘是一时兴起,不知道她能坚持多久。
胡天对许诺的这个做法也不看好,等自己地里活忙起来她哪里还有时间去上课,到时候分身乏术苦的还是她自己。
许诺不管这些,从学校出来就去收购点找到自己婆婆说:“妈,告诉你一个消息,村小学里有英语老师了,胡地不用去镇上上学了。”
张海英被搞的莫名其妙,村里没有英语老师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咋又有了。
赶来的胡天解释到:“您儿媳妇现在出息了,嫌自己不够忙,又给自己找了个教书的工作。”
张海英这才反应过来,许诺要去学校教书。
知道这个消息的胡地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得到妈妈允许,过年之后不用去镇里上学了,忧的是自己嫂子要去给学校给自己上课,自己成绩这么差,岂不是要被她笑话了,万一她管教我很严怎么办?
准备了两天之后,许诺就去学校开始她的教学生涯了。她一个人带整个小学的英语课,虽然只有三年级有五个学生,四年级和五年级只有两个学生。不过加起来,她可以教七个孩子学英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