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来说,时间的流逝只不过是重复了几次日出日落,对于田地里的作物来说,便是短暂的一生。很快,地里的作物又该收获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的行动也按部就班地开始了。
更多人参与到作物的收割中,整个村子都浸润在瓜果香里。村里的人大都参与在许诺的工作中,连王蓉婶子也负责去一个农贸市场兜售蔬菜。
参与收割和销售的村里人都可以免费拿一些蔬菜回家,大家都觉得许诺这个小媳妇为人处事厚道,有人情味。有些经常在外打零工的妇女也回到村里来帮忙。许诺对村里的人发的工钱比外面要多上不少。
许诺还是准备积累人脉和客户,并不急着盈利。本来她也只是想回家提前享受退休生活。干点事情也只是为了够和胡天的日常开支和往后的养老积蓄。可是,来到这个村里之后才慢慢发现,她可以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里是她和胡天从小生活的地方,不过很早就在外面上学,只有偶尔才能在家乡呆些日子,让他们与乡村生活早已脱轨。他们在城市里虽然过得也不算富裕却比村里的很多乡亲好很多,很多。
村里留守的人大多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劳动能力,已经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了。所以一根蔬菜在他们看来也是可贵的。许诺收买人心的代价可谓是最低不过的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了解,发现在这个村里的资源比城市里好很多。这里有大片的土地和废弃的宅子。虽然看起来破旧老化,但是如果有资金投入,许诺有信心让这个村庄改头换面,变成一个宜居的疗养之地。
所以,这次的植物收获虽然很多,销量也好,许诺本人的收益并不算多。除去大家的工钱和土地的租赁费用,自己得到的勉强够下一季作物的播种。不过收获还是有的,这个小镇对蔬菜的需要量是有限的,这次产品对于市场来说已经有些超出所需了。但是,像常住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来说,自己的产品肯定是供不应求的。
胡天这次就主要负责联络蔬菜出口的事宜。他去查阅了外地蔬菜的价格和销路,解决了农作物的长途运输问题,并且已经跟省会城市的大超市签订了下一季作物收购意向书。如果把外地的销路打开,他们的产品就能卖上更好的价钱,到时候利润当然会上升很多。
这次的丰收为他们再一次做了广告,自己村里人看自己的土地可以挣这么多钱,也开始向自己其他乡镇的亲属介绍自己这边的情况。
他们其实想把自己的土地要回来,自己按照许诺的方式耕种,但是一方面许诺对他们如此照顾,这样做脸面上不好看,另一方面自己需要去找优质的种子,收获之后还要发愁销路。所以考虑了一番只好作罢,转头向自己的娘家、婆家出点子。
许诺当然知道村里人的这些想法,不过她不着急,她想下一步更大的棋。自己村的这些土地对于出口来说,所能供给的量远远不够,她必须发动更多的土地,发展一些下线·。
于是,许诺放出消息,如果有人能拉动外村的庄稼户一起种有机蔬菜,那么自己将提供免费的种子和技术支持。并且可以让这些人当土地的管理经理,自己这边再给发一份工资。不过,她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所有的产品由她进行统一收购,不能私自出售。
这个消息对村里的人来说,全是好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马上,有很多人带着自己能包管的土地数目走进了许诺的小院。很多人在此之前并没有来过许诺家里,最多也就是盖好的时候在外面看过两眼。这次进来,他们都大开眼界,村里人盖房子向来都往大了盖,,许诺却恰恰相反,把屋子盖的小,院子却大大的。
许诺对这次来找她的村民都以礼相待,有些人脚底沾着泥土怕踩脏了许诺屋里的木地板,死活不进屋,许诺就在院子里的大原木桌子上给他们沏茶倒水。
但是她发现了一个问题,村里人虽然来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带来的土地数目却很少,大部分都是零零散散地几亩,不成规模。她把这些外村的土地数目和位置一一记下,画了一个简略的方位图,然后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播种的日子马上就到了,时令不等人。许诺看着自己手绘的图纸,思考了很久解决方案。最后还是决定没办法满足所有村人的要求,只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先发展一部分人,让土地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这样方便管理,也不会增加自己太多的工作量。
于是她决定放弃一些精力不足的村民,又积极宣传让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回来承包土地,当土地管理员。经过一番沟通和解释,把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