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儿不知道凌雪茹是如何说服林成功,她去拿介绍信时,不只多了两个孩子的名字,地点还多了京市。
在动身前,赵喜儿做了充足准备,提前一周去县城买了去京市的火车票,还去黑市里买了些生活用品以及孩子在路上可能用到的东西。
赵喜儿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答应的事情,就会做到。
刚来上林村还是八月的盛夏,离开时,已经是入了初秋,十月底,凌晨的气温只有20度出头。
为了避开村里人,赵喜儿挑着一担箩筐,上面放得满满当当,全是她这段时间存的咸菜,塞不下的留给了凌雪茹。
前面挂着用旧衣服兜着已经一个半月的郑琳,后面背着五岁的郑凯,肩上挑着她的全副身家。
赵喜儿提前一天到了县城,从县城坐大巴车晃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韶市。
本来可以在县城坐火车的,可那个站没有直达京市的车,赵喜儿选择去韶市坐。
拿着介绍信在离火车站不远的旅社住了一晚,顺便去邮局给林琛打电话通知一声。
邮局帮她转了好几道,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喊了她进去听电话。
这是她第一次打电话,还挺好奇的,一个小隔间里放着一部古老的电话,还是带洞转圈的那种。
“你好,这里是大同市21师通讯部,你哪位?”
“你好,我找一团团长林琛。”
“林团长不在团里,如果有事可以等林团长回来后给你回电话,需要我给你转达吗?”
“请帮我转达一下,就说赵喜儿五天后就到大同了。”赵喜儿觉得五天时间应该够她办完京市的事情,去大同了。
“好的,我会帮你转达。”
第二天一大早,第一次坐这个年代的火车,赵喜儿提前了一个小时进站。
韶市火车站是个大站,南来北往必经之地,人头攒动。
赵喜儿挑着担子,背着俩孩子,根本没有人让她,更没有人上来搭把手,随着人流,被带着往前涌。
郑琳出发前吃饱了奶,此时正偎在她的怀里睡得正香,郑凯神情恹恹的,大概是对于离开母亲来到陌生环境的不安,让他就算是早上吃到了热乎乎的肉包子,仍旧提不起精神。
赵喜儿先把孩子放到下铺的床上,最后才将装满东西的箩筐塞到床下。
“妹子,能跟你换个下铺吗?”
赵喜儿刚直起腰,对床的一个包着头巾的中年妇女就开了口,指着她身边一个肥大壮,十八九岁的男的道,“我孩子太胖了,上铺挤不上去。”
赵喜儿还没有出声,对铺一个头发花白,梳得相当整齐,在脑后扎了一个髻的老妇人慢悠悠道:“人家带着俩孩子,能比你家方便?”
“你明知道你家孩子胖,为什么买票的时候不买下铺,这不摆明了想占人便宜嘛!”
“就是。”
赵喜儿都不需要说话,就有人站出来替她抱不平,她腼腆地冲中年妇女道:“确实不太方便,孩子还小。”
又冲帮她说话的几人点了点头。
中年妇女估计也是个要脸的,坐在属于自己的铺盖上一声不响。
周围不少哭哭啼啼送行的人,赵喜儿无感,来自21世纪的她,对于这种离别早习惯了,可旁边几个哭得眼泪鼻涕都出来。
“婶婶。”郑凯似乎也被现场气氛影响了,喊了赵喜儿一声,依偎进她的怀里,脸向着里面,抽抽噎噎。
赵喜儿抱着他,轻拍他的背,不出声地哄着。
火车很快就开了,逛吃逛吃朝前奔跑。
郑琳仍旧吧唧着嘴,郑凯似乎接受了现实,趴在窗边朝外瞧。
赵喜儿手脚得了空,拉出箩筐,拿出开水瓶和茶缸子。
“大妹子,你怎么上火车还带开水瓶?”老妇人问。
“阿姨,你要吗?这不孩子吃奶粉,自己备着点,方便。”赵喜儿往茶缸子里倒了一半晾着,等冲奶粉时,就不会太烫没法下嘴了。
“你没奶水?”
赵喜儿一愣,脸直接爆红,靠,她活了两世连个对象都没有,这不熟,怎么上来就这么问,扛不住呀!
“这是我姐的孩子。”
“哦,”老妇人知道只有迫不得已才会带着孩子出远门,那孩子才刚满月吧!
她没继续问,躺回自己铺盖上,闭目养神。
“小凯,包子放这面上,热一热再吃。”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