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柱暗中挺了挺胸膛,心里嘚瑟的不行,面上却谦虚:“是妹妹先发现的二丫,不然我们谁都没发现二丫掉水里了。”
“宝宝也是好样的,小小年纪聪明的嘞!”
刘春妮仿佛被夸的人是自己一般,笑的牙不见眼:“好好好,这俩都是乖孩子,晚上回去娘给你俩煮糖水喝。”
听到有糖水,栓柱偷偷咽了咽口水,刚刚委屈的情绪一扫而空,无比期待晚上的到来。
姜灿见他情绪不像刚刚那么低落,暗暗偷笑,这些闹脾气的小屁孩和偏心的大人哟,真让姐不省心!
回到元家,刘春妮把乖乖窝在怀里的姜灿放下,又交代栓柱几句,赶紧回地里上工。
栓柱也不和小伙伴们出去玩了,就在自家院子里看着姜灿,索性姜灿也不哭闹,毕竟芯子里是个大人的灵魂,好照看的很。
通过与栓柱的对话,姜灿逐渐弄清楚了这个时代的背景与这一家子的关系。
现在是华国六七年,那个昏暗的时代才刚刚降临,许多知识分子都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不过元家往上数三代贫农,与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没多大关系,用不着担心。
元家爷奶还健在,一共育有二子一女,女儿元梅香嫁去邻村,逢年过节才会回来一趟,两个儿子还没分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
大儿子元保家,娶妻董庆芳,共育有三子,老大元向东刚刚高中毕业,待在家里下地拿工分,老二元向南在县里读初中,老三元向西在大队小学念四年级。
二儿子元卫国,娶妻刘春妮,原主的哥哥栓柱大名元向北,今年八岁,上小学三年级。
一家子男丁多了,女娃就显得格外珍贵,原主名叫元宝宝,今年五岁,听名字就知道小家伙在元家的地位,那是被众人捧在手心上的。
打听到些消息不至于抓瞎后,姜灿就放心了,转念心里又浮起了一个疑问,脑海中念道:“砖砖,我来到这具身体里做任务,那原主哪去了?”
砖砖答道:“原主上辈子怨念深重,为了维持位面不被怨气浸染,业务员需要改变原主的结局,原主满意后自然会去投胎转世。”
姜灿懂了。
躺在炕上思索了一会儿,终究是熬不过这具年幼的小身板,姜灿陷进睡梦中,打起了小呼噜。
睡了一会儿,元家人陆续下工回来,姜灿被声音吵醒,坐起来后眼神呆滞,半晌才想起自己是来干嘛的。
正打着哈欠,一个高大的男人走进屋抱起姜灿:“宝宝睡醒了?饿了没?娘马上把饭做好。”
姜灿见男人面容周正,看起来比较年轻,应该是原主的爹,连忙露出一排小米牙,甜甜的唤道:“爹!”
元卫国只觉得一颗心都要化了,自家闺女真是怎么看怎么可爱,顺了顺闺女睡得乱糟糟的头发,元卫国抱着人走出屋子。
院子里,男人们正打水洗漱,女人们在厨房做饭,小孩子打打闹闹,欢声笑语不断,农家小院鲜活的景象跃然而上,让姜灿感到十分新奇。
“爷奶,大伯大伯母。”姜灿一一喊了人。
“诶诶。”
元家爷奶看起来都是很慈祥的老人,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深了几分。
大伯面相严肃,只是看着姜灿的时候眼神明显柔软了不少,大伯母麻利的干活,吩咐三个哥哥将饭菜摆好,一家人才落座。
姜灿看向桌面,每人一碗玉米糊糊,一盆二合面馍馍,一碟咸菜,一盆凉拌黄瓜,这就是一家子的吃食。
元奶奶作为大家长把饭食分好,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吃得多,能得两个馍馍,女人只得一个馍馍,孩子半个。
姜灿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儿,这个年代的农家人是真的穷苦,尤其是几年前饥荒刚过去,一年到头吃不上肉,没有营养补充,元家人都瘦的像麻杆似的。
“开饭吧。”
元爷爷发话后,众人顾不上说话,连忙低头狼吞虎咽。
姜灿舀了一勺子玉米糊糊送进嘴里,玉米香甜的气息充斥着口腔,小咸菜中和了玉米糊糊的口感,凉拌黄瓜吃着清脆爽口,除了馍馍有点喇嗓子以外,细嚼慢咽之下也能品出几分麦香的甘甜来。
也没有太难吃嘛,姜灿苦中作乐的想。
虽然不如现代的大鱼大肉,但是却有着食物的本味,只不过没有蛋白质的补充,长此以往这么吃下去肯定会营养不良。
得想个办法开小灶,姜灿心中暗道。
一家人正吃着,院外二丫娘徐秀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