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中文网 > 我在宋朝讲科学 > 第6章 建设

第6章 建设

两天后,崔伯高价招募了十个民夫,一同去南方买地种无花果,承诺一年后让人去替换他们。

走时周跃悄悄对崔伯说:“崔伯,此去南方,多多保重,明年苏伯去替你。多找些当地人做工,也可让他们自己种,我们花钱买,但不是买果子,而是要用它提取橡胶。”

随后便教他提取和制作的橡胶的方法。

“去后先找野生的制成一批,差人送回来”。

崔伯应承下后,就出发了。

橡胶提取本来是要橡胶树的,但是橡胶树现在只有南美有,十六世纪才传到中国,只能学德国二战时的办法,从无花果树上提取,也是初期橡胶不需要多少,不然百亩地的无花果树都不够用。

老爷子带着周跃在城外十里左右买了50亩地,紧挨汴河。

周跃开始每日让苏伯带着往城外跑了。

工业起步是最难的,周跃一度束手无策,但是很快它就理顺了头绪——先建高炉。

以现在的科技,也只能建起一座小型高炉,但是也够用了。周跃只是个小娃娃,说的话没人听,自然是周跃嘱咐苏伯,再指挥工人建造。

三个月后,崔伯让人带回了一批橡胶,周跃的高炉也建了起来,有了钢和橡胶,周跃又让工匠打造了一套工业母机,也开始制作电线、电机、分蜜机、纺织机等。

一些人听说城外有人修了奇怪的建筑,引来一些好事者的围观,但是谁都不认识,有好事者传到一些官员耳朵里,开始有人上书弹劾周仪,说他宠溺孙子、私建法坛云云。周仪也不知道用处,百口莫辩。

周仪下朝回来问周跃,周跃说道:“哪个酸秀才胡说八道,法坛?我请了和尚还是道士?难道是我一个娃娃作法吗?那就是个作坊。什么都不懂就上书言事,朝堂上用的都是些没脑子的昏官吗?”

话传到朝堂,才知道城外建的是个作坊,太后刘娥也觉得过了,申斥了几名言官,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只是过了几天,汴梁城里便有人开始卖白砂糖,白砂糖自古就有制作,只是工艺粗糙,产量也低,糖色差,但是周跃的糖色雪白,也有人叫雪花糖,产出量大,自然价格也相对便宜,达官显贵争相购买,有心人打听之下才得知是周家的产业。

白砂糖的出现让周跃有了进项,便又让祖父托人在辽国、西夏、吐蕃等地购买羊毛和皮货。周仪不解的问:“这羊毛是用来做什么的?”

“自然是纺织用,我看到我朝极少有人穿毛纺衣服,就想做一下。”

“毛纺的东西粗糙,我们有绢、有布、还有绸缎,谁会要穿毛纺啊。”

“那是现在的毛纺工序粗糙,翁翁得空去我那里看过就知道了。”

周仪每日上朝,也没有去周跃的作坊看过,只是听苏伯和宋伯说过,也没太在意。现在看到自家作坊里每日出产的白糖,才知道周跃所做都都大有文章。

有了钱的周跃又在周边买了一块地,设计了一套纺织厂房和印染厂房,用产出不多的钢铁和橡胶打造了一套机器,跟着的苏伯看周跃让工人弄出来的东西,很是不解。

又有几月,天气转冷,开封市面上又出了轻柔保暖的布料和成衣,且颜色多样,除了明黄色。周家上至周仪,下到徐氏姐妹、婵儿,都用毛纺做了冬衣。

一日上朝前,枢密副使张士逊对周仪说道:“周御史家近来好大的买卖啊。”

周仪有些惶恐:“家里小子胡闹。”

宋朝是不禁止官员买卖的,朝中大员勋贵多有从事商贾之事,都是交由家中谦客打理,从未有人自己下场的。这是张士逊对周仪的提醒,近来周家的生意有些出风头了。

回到家中,周仪叫来周跃:“你这生意做的有些高调了。”

周跃答道知道了。

封建王朝,即便是宋朝这样商业活跃的时代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官宦之家。但是他接下来要卖的都是市场上没有的,怎么会不高调。思来想去最稳妥的办法,不是自己去卖,而是他们想要。

次日,周跃就叫工匠在汴河挖了一条支流,在支流上建了一座小型发电站。又画出了图纸,手把手教工匠建房子,这座房子不是工厂,是周跃用来自己住的,自然要用最先进的、最现代的样式。而且,要建得高。

当工人们看到周跃竟然要用钢筋水泥浇筑的时候,大感惊讶,以前不是没建过房子,这么奢侈的还是第一家。

房子建的很慢,即便框架建好了,装修又犯了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