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中文网 > 野荆棘? > 第40章 渐进渐远

第40章 渐进渐远

熟悉的触觉和香味似乎很容易唤起人们心中埋藏已久的秘密,那些隐秘的,龌龊的,亦或是那些记忆犹新,震撼人心的场景扑面而来。等那些回忆不等你反应过来就迅速撤离,留给你的就仅仅剩下无奈徘徊。

可能芳亭的童年与未来,在那个周末就已经生成一个巨大的鸿沟,而且逐渐漂移,永不停息,最后只剩下一个黑影。

蜕变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极其温柔又残忍。并没有温水煮青蛙,只是那一瞬间,剥夺你的全部。但庆幸的是在那转瞬之间你并未感觉痛苦,在往后的日子里回忆像抽丝剥茧般的重现。而且愈加模糊,最后留下的只有旁人偶尔提起而又惊呼的抱歉。

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和乔予南在奶奶注视下,喝下那暖暖的一碗咸粥,所以我期盼着。像等着过年一般,有了希冀。

教室里呈现阶段性的喧闹,大家漫无目的地在课下闲逛着,在教室门口扶栏前伫立。看着楼下的同学,有的跳着皮筋,有的只是跑着。我看向教室前门投射下来的阳光,阳光里充满着冬天找寻到的一切东西的碎片,依托光的照耀,在空中漂浮着。有时偶尔出现一些明亮的光影,定睛一看,那是刘轶玥发绳上装饰物折射出现的美丽光斑。随着她的脚步摇曳生辉。

我转过头去,她也并不刻意找我聊天。仿佛之前的争吵并不存在,同样的,我们之前那些热情也像早晨起的雾到了中午就一并消散。

科技发展之快,让人咋舌。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旧抽屉里泛黄的信笺再无人启封,为它们去尘;曾经寄满思念的电话亭淡出时代的舞台,如今几乎只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从前有太多需要亲历而为的事情,如今都可以靠科技的手段即刻抵达。诚然,无可置否--互联网确实是一道青虹。它助我们刺破蒙昧的暗夜,阔拓我们人生路的宽度。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带来现代生活的快捷便利。譬如,过客网友会治愈陌生人的失意,带来短暂的归宿感;宅家时腹部空虚了,仅需动动手指便可收到外卖小哥按时投喂;不理解的词义可以秒查百度,不多耗时费力即可寻至答案等。

可在我们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同时,像是自带滑板车迅猛进步的科技也可能给时代的发展裹来一阵阵剧痛。方今,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同时深入调查发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渐渐习惯在各个社交平台游走、建立林林总总的人设风格,却抛弃了自己的“附近”,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潜在形成“手机瘾”的风险。这对于众多“低头族”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消息。但遗憾的是了解到相关消息后,仍有部分少年在自己理想的远方和狭隘的自我封闭空间里彷徨和徘徊不前。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家庭因科技问题弄丢了和睦,陷入沉重的郁闷氛围。于是成年人纷纷发出感慨,“今胜昔,却忆昔。"

而世事皆有缘由。不少医学眼科专家表示,长期疲劳用眼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占比较高的原因,尤其是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而造成的用眼疲劳。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沉迷电子产品并执迷不悟的,会在不经意间对此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道理扼要,就好比尝试展翅的雏鸟会对久居的暖窝不舍,稚幼的儿童会对自己熟悉的物件爱不释手。反观我们的童年,再不是稚幼的纸飞机可以满足,再不是空白的墙角可以涂鸦,再不是母亲的柔语可以哄睡。代替这一切的,变成了飞机模型,变成了专属的小画板以及儿童歌谣。当童年的快乐更多是来源科技时,孩童难免对科技产生依赖。而这种非良性的依赖性也容易形成依赖症,表现在方向感差、没有手机就没有安全感等方面。正如石黑一雄所道,“身处一个科技爆炸、沟通无限的世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史无前例的孤独无助。”

渐渐偏离生活轨道的我们,总是对短视频里的美食垂涎三尺,却无知今日市集的猪肉鲜了几分,菜价又涨了几分。渐渐脱离生活实践的我们,也认为世界之广可以一机览阅,而忘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故而成长和独立便难以从其中抽离。而当局者迷的青少年认为“一机在手,天下我有”。沉溺在科技世界里的青少年,容易把良言苦口拒之门外,大量的上网时间占据了我们的岁月,由此陪伴父母的时间便自然地缩短。实际上,网络的观点态度层出不穷,对三观正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并非完全健康有利。在洪流般的虚实信息冲击之下,我们容易对某个事物三分钟热度,甚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主观判断,溺在评论区或热搜榜内游不上岸。若青少年的三观走了歪路,也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