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一份沉甸甸的奏章,我步入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阳光透过琉璃瓦,洒在长长的朝会台阶上,我心中明白,这不仅是一份奏章,更是我对未来的一份承诺。
“陛下,微臣有本奏。”我在朝会上恭敬地向康熙皇帝呈上了我的奏章。
康熙皇帝接过奏章,目光如炬,他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字。朝堂上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帝的脸上。
“李爱卿,你所奏之事,朕己略知一二。”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教育兴国,是长远之计,朕心甚慰。”
“陛下圣明。”我回答道,“微臣愿奏请陛下,任命微臣为教育总长,负责清朝大学的建立与运营。”
皇帝微微点头,似乎对我的提议早有所料:“李爱卿,朕准你所奏。朕会下旨,由太子胤禛首属,协助你完成这一重任。”
我心中一喜,太子胤禛的首属意味着清朝大学将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朕相信你,李爱卿。”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信任与期待,“你曾在战场上为朕、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朕希望你能在教育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望。”我坚定地回答,心中充满了力量。
朝会结束后,我与太子胤禛在御花园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李将军,您对清朝大学有何打算?”太子胤禛问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太子殿下,微臣认为,清朝大学应成为新思想的发源地,新科技的实践场。”我回答,“我们将不分满汉,不分贫富,向所有渴望知识的人敞开大门。”
“很好,本宫会全力支持您。”太子胤禛点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本宫愿与您一同肩负起这份重任。”
我深感荣幸,有太子的支持,清朝大学的建立将更加顺利。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开始着手规划清朝大学的蓝图。我计划在贵州的山水之间,建立一所融合中西、文理兼备的现代大学。它将不仅教授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将引入西方的科学知识,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思维的人才。
我还将邀请西方的学者来华,与我们的学子交流,共同研究。我相信,东西方知识的碰撞与融合,将会产生新的火花,照亮大清的未来。
在太子胤禛的首属下,清朝大学的建立将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我深信,这所大学将成为大清教育改革的典范,引领整个国家走向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新时代。
朝会结束后,我被太子胤禛召至御书房。室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太子正站在一幅展开的画卷前,似乎在沉思。
“李将军,你来得正好。”太子胤禛见我到来,便转身相迎,“你对教育兴国的构想,父皇己向我提及。你有何具体打算?”
我深吸一口气,这正是我阐明自己意图的良机。
“太子殿下,微臣认为,教育乃国家根本,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关键。”我恭敬地回答,“清朝大学不仅是学府,更是新思想的熔炉,新科技的试验场。”
太子胤禛微微颔首,示意我继续。
“微臣建议,大学应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和医学院,以培养多学科人才。”我详细阐述,“我们不仅要教授传统经典,更要引入西方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以及实用技术,如农业改良、机械制造。”
“你的想法颇具前瞻性。”太子胤禛赞许道,“但这些西方知识,能否与我朝文化相融合?”
“太子殿下,文化之交融,正如水乳之交融,相辅相成。”我解释道,“西方的科学方法,可助我朝学子开阔视野,而我国的传统智慧,亦能为西方科学提供深厚的人文底蕴。”
太子胤禛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李将军,你的远见令人钦佩。本宫愿全力支持你,共同推进这一教育大计。”
我心中一暖,太子的支持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太子殿下,微臣还有一请求。”我接着说,“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微臣希望能亲自参与教材编写,并邀请西方学者来华交流。”
“此事甚好,本宫会向父皇奏请。”太子胤禛应允,“教育之事,关乎国家未来,本宫定当全力协助。”
我深鞠一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微臣谢太子殿下厚爱,定不负所望,为大清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太子胤禛微笑着摆了摆手:“李明,你我都是为了大清的未来,不必多礼。本宫期待清朝大学能够早日建成,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英才。”
从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