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国民护卫队总参谋部内,军事委员会一众人为了制止李肖然亲自挂帅入川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然,都是一边倒的制止声。
李肖岗的建议听起来最为合理:“我们中部战区人马最多,实力最强,而且目前来看四个边防战区足以能够守护好南襄的安全,我认为应该有我们中部战区入川。”
宋祖舜也比较支持李肖岗的建议:“我看这个比较可行,肖岗经过这多年的锻炼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了,而且中部战区目前确实是入川的最合适的队伍。再加上有秦良玉部配合把握很大。”
林森也道“家里这多事情,几乎每天都有要事向你汇报,你若亲自领兵入川,家里这一大摊子谁来负责?”
石忠明见众人都在抵制李肖然亲自挂帅忙转移了话题:“我们东部战区各种布防均已完成,目前完全可由兄弟部队换防,关键是我们东部战区的实战经验应该是最多的,实战能力特别是山地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因此我建议有我东部战区执行这次西征任务。”
石忠明的言论成功把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军委会成员几乎一股脑的都在反驳石忠明这种毫不顾忌大局的言论。
李肖岗大声反驳道:“所有大敌均有东面而来,东面的防御刚成坚决不能动人,东面不破整个南襄必然固若金汤,东面一破别说西征,连老窝都要危险!石司令这种想法非常荒谬!”
李定国虽为新人也忍不住道;"官军、流寇、满鞑子大概率均从东面来,东部战区刚熟悉好防御和地势而且实战经验最为丰富,东部现在换人是大忌。”
其余人见李定国都忍不住说话了,更是群起而功之。
石忠明见目的已经达到,赶紧偷偷瞄了一眼已经脱身的李肖然。李肖然干咳几声打断了众人的争辩:“西征部队不用再议了,以中部战区为主外加部分警卫部队。挂帅的事也无需争议,有我率领入川,家里的事情你们各司其职。”
众人见李肖然决心已定也不再争论,有时候适当的武断也是必不可少的决策手段。
一个多月后经过充分的准备入川行动正式展开。军委会经过详细的讨论制定了稳扎稳打的进攻策略。
第一步占据安康作为前哨,安康西可进攻汉中北可偷窥关中平原南可进入四川盆地可谓是安插在这三块宝地的一根定海神针。而且安康背靠西部战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援。
安康被李自成、张献忠和官军反复占领过多次,目前还有少量张献忠的部队驻守,李肖然派先锋部队轻松拿下了安康,并亲自坐镇安康展开新城防御工事。
随后他又兵分三路分别攻克安康以西的汉阴、以北的旬阳、以南的紫阳在安康一带彻底站稳了跟脚。
待安康稳住了根基后,西部战区随机接管了此地,李肖然率领主力悄然攻下万源、镇巴、城口等大巴山区重要城镇。
稍作休整后,入川部队分为三路一路攻破巴中并据守巴中修整迎敌,一路南下攻占达州据守,另外一路则控制广元。为了防止广元方面军被汉中敌军牵制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西部战区派部队果断收复了汉中。
自此入川部队切断了张自忠部北逃和东窜的去路,并彻底打开了四川的局面。
张献忠大惊之下,派主力部队分头攻击三城,妄图重新控制入川门户,但面对国民护卫队强大的火力张献忠部毫无办法,最为可怕的是张献忠部以前在南襄早已经被国民护卫队打怕了,面对这支部队张献忠总体上有很大的畏战情绪。
但自己割据四川妄图做大的布局岂能轻易放弃,张献忠在成都和几个部下正在商议着如何应对国民护卫队的步步推进。
此时张献忠已经建立所谓的大西政权自立为王,左丞相汪兆霖献策道:“目前四川北部和东部重要城镇皆被李肖然部占领,南部和西部有秦良玉及明军余部不断袭扰。不过我们牢牢占据了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而且有重庆、成都两个重镇在手。兵力上我们也远远胜过所有敌对力量,我们现在要避其锋芒,主动把李肖然的主力放进平原地区,然后利用我们骑兵优势在平原地区和他们展开决战,一举消灭来犯之敌。”
右丞相严锡命也不甘落后:“北部连汉中都被李部占领了再往北就是李自成的地盘已经是一条死路,东部也要遇到李肖然部和秦良玉余部的纠缠很难突破,所以我们决战之余也要留有退路东南面就是我们最后的退路,如果一旦决战失败,我们就从重庆、泸州一带进入贵州彻底摆脱敌军。”
汪兆霖听后冷哼一声:“这个节骨眼了,还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