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得到曌雪你的认可之前,我暂且把调查来的东西当做一个故事把。事实上,这份报告本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我手下人也给我整理成了一个故事。”王子凯道对我们说,见我们都没有异议,他便开始说起来。
“这是一个关于李小姐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民国时代,当时乡村的民风尚未开化,封建思想很浓重,特别是在乡村绅豪中间,尊孔守理是一普遍观念。而与此格格不入的是,送子女去省城读洋学,却成为一种时尚,在乡绅间蔚然成风。”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读书刚回来的女学生,她姓李。
李小姐出生于当地的望族,祖上三代都是做太湖石生意的,传到他父亲李老爷那一代,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贾,在那个叫幻娄村的小村子里,算是个颇有头脸的人物。
李小姐是家中的二女,十二岁开始便由李老爷出资,寄宿在省城的女子学校学洋学,民国的时候中国许多大城市都已经十分开放,各种来自国外的思潮在各大城市中落地生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毕竟文化生活贫瘠了几千年了,就像久旱逢甘霖的土地一样,疯狂的吸收着外国,特别是西方的自由主义文化。
而外国文化对中国的渗透,首当其冲便是学校。李小姐在洋校呆了六年,因为到了婚嫁的年纪,便被李老爷招了回来。
原本学成而归,是件风光的事,由着李老爷的性子,定是要风风光光的摆上十几桌酒菜,邀村里的邻里邻舍一同庆祝一通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自从李小姐回家后,李家人三缄其口不说,邻舍们还每天晚上都听到李家门里,有女人哭到三更半夜。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村上的七姑八婆耐了三四天之后,便像苍蝇一样整天盯在李宅外面,揪着李家的佣人、工人们打听,李家也不乏好事之人,在一番‘你别说出去,我只对你说’之类的话语之后,便道破了玄机,原来李小姐这次回来,不是一个人回来的,是肚子里怀着不知哪个省城公子的孩子回来的,听说是自由恋爱,然后被那公子哥抛弃!李老爷正为这事气的吐血,说要依家法,治李小姐死罪!
这事毫无疑问的以光速在小村庄里传开了,这个世界上最快的不是高铁也不是飞机,甚至不是航天飞行器,而是女人的嘴!
几个月后,李小姐肚子渐隆,而这时,恰有一对父子进村与李老爷运一批货,这对父子姓唐,爹爹叫唐春秋,儿子叫唐路发。唐春秋原是三十里外一个叫轧村的村庄上的园林工匠,平素里与李老爷家勾不上,这日赶巧不巧,正是在李老爷对李小姐发下狠话,要捉她浸猪笼,被李小姐的生母林氏以死相逼阻拦下后,唐氏父子正巧进了李家门。
李老爷因负气拒不见客,林氏便代李老爷与唐氏父子说话。说话间,林氏见唐春秋的儿子唐路发长相斯文,谈吐得体,心里琢磨着女儿已有身孕,日头渐长肚子渐大,在家呆着也着实不好看,难免落人话柄,受尽讥笑白眼,便想干脆将女儿许配给唐路发。
林氏将联姻之事与唐爹一说,并许诺了好些嫁妆,唐爹欣然允诺,也不约定良辰吉日,石头也不运了,当即决定要带李小姐去回自己村里去。林氏欣然,留唐家父子在庄上歇了几日,待备齐了嫁妆,便将李小姐默默的送出门。
出门前一晚,林氏偷偷塞了一大盒金银首饰朱钗凤镯与她,母女两抱头痛哭一宿。第二天出嫁,林氏将女儿送至门口,便由唐氏父子挑着满满两框聘礼往码头去,等三人将这些聘礼都装上船后,李小姐突然想起来母亲送自己的那盒珠宝忘了带,便折回家拿,却不与唐家父子说回去拿什么。
唐氏父子等李小姐走远,二人商议到:取个大肚婆娘回村,岂不被村里人耻笑?现在聘礼已经到手,不如将这婆娘扔在这里,我们自行回去。这般,唐氏父子二人昧着良心,划船走了。
等李小姐回到码头,哪里还见到唐氏父子的身影,顿时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她将宝盒里的金银取出,用丝巾包好,藏在码头第三阶石阶之下,然后自己便抱着空的宝盒,沉河自尽了。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那日,船老大李大腮帮子并两个伙计从菱湖押了一船蚕茧,经太湖水道入沪,送往公和永缫丝厂,不想船行至太湖边,突遇狂风暴雨,太湖湖面风大浪急,已然行不得船。李大腮帮子无法,便急忙收了帆,将船停在了幻娄村内河的一个码头上,差伙计上岸买些酒食,准备在船上过夜。
李大腮帮子差上岸的那个伙计叫长腿周三,是他的小舅子。长腿周三打着把破雨伞,往太湖集镇里走了一道,拎了八角酒、半只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