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春末,枝头微暖,泸州府李家鸡飞狗跳。
李家嫡子李易扬不慎落马,磕到脑袋,不省人事。
李家上下乱成一团,各种名贵药材不要钱似的往府里收,说什么也要把嫡子救回来,年过六旬的老太太坐在孙儿床头不断抹着眼泪,身旁丫鬟围绕,或帮她按胸理气,或出言安慰。
李老太太用手碰着孙儿苍白的脸蛋,心肝疼的连气都喘不匀:“我的小孙孙要是去了,我也不活了,苍天见怜,我李家就这么一个孙孙,出了事,可怎么办呐。”
身旁的丫鬟们听到这话,脸色纷纷一变,急忙低下眼帘,大气也不敢喘一下,没有人敢接这句话。
老太太这话说的诛心,李易扬虽然是嫡子,却不是李府唯一的子嗣,不说那么多姐姐妹妹,骆夫人生的不也是儿子吗?只是年小懵懂罢了。
合着正室生的李易扬是她的宝贝孙孙,侧室骆夫人生的李明远就是外面捡回来的野种了?
胆子大点的丫鬟掀起眼帘,悄悄瞧了骆夫人一眼。
眉目含春的美艳少妇站在老太太身旁,神情果然不大好看,眼神似有微光,嘴上却不得不安慰:“娘,您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扬哥儿一定没事的,您也会长命百岁。”
李老太太擦干眼泪,咬着牙齿问道:“那个孽畜何在?”
一名丫鬟连忙说:“包拯已经在祖祠跪下了,老爷正在教训他。”
李老太太站起来,手里的佛珠捏的咔咔作响,声音透着一股狠劲儿:“随我来,我要亲自教训那个畜生!”
丫鬟们赶紧跟着站起来,长丫头更是连忙扶住老太太,生怕她一个气虚,跌倒了。
“你们好生照顾少爷,出了差错,别怪我翻脸无情。”李老太太临出门,对跟出来的几名丫鬟吩咐道。
丫鬟们连连称是。
李易扬迷迷糊糊的睁开一丝眼缝,隐约看到的便是老太太佝偻离去的背影,可脑袋昏沉的厉害,很快又睡了过去。
睡时不知时间流逝,中间偶尔迷迷糊糊醒来几次,听到的全是祷告声和低低的呜咽声。
脑袋里多了一份记忆,是一个12岁小娃娃的记忆,杂七杂八,大多都是玩耍打闹,再就是恭恭敬敬的下人们,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是个清俊的年轻人,肤色比较黑,平日不苟言笑,十分刻板,对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样低声下气,小娃娃有逆反心理,总是故意作弄他。
随着涌来的记忆越来越多,李易扬也逐渐清楚了,自己穿越了,穿越到宋代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小娃娃身上,父亲是当朝官员,母亲则在一年前因为生他时留下的病根,离世了。
他出生之前,同辈的都是姐妹,作为嫡子,自然备受疼爱,李老太太将他宠的简直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结果就是养成了一副二世祖模样。
年纪不大,作妖很是厉害,整个泸州府却没有一人不知他的恶名,为此,连朝中大员都参过他父亲几本,正因如此,当骆夫人也诞下一子后,父亲便开始疏远起他。
李老太太对他到是一如既往的宠,所以小娃娃骄纵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清俊肤黑的年轻人,叫做包拯……
小娃娃之所以会落马,就是抢了包拯的书,被后者追赶时,学大人模样跳上马,结果惊到了马匹,被狠狠抖了下来,万幸的是那匹马被包拯及时制止,没有跟着踩他两脚。
李老太太得到消息时当即震怒,一个破落亲戚孩子的命哪有自家孙孙的命重要,也不管包拯制止马匹的时候也受了伤,直接将他罚去祖祠跪着,放出话来,如果李易扬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也不用活了,一命还一命吧。
…………
理清了事情,李易扬都不知道该感慨自己运气好,出了车祸没有死,反而重生在了一户条件如此优渥的家庭当中,还是该感慨自己运气背,上来就把未来著名的包青天得罪死了。
仔细想想,包拯未来嫉恶如仇的性子,是否和童年时的这段经历有关呢?
从小娃娃的记忆可以知道,包拯是李家落魄的远方亲戚送来的,像这样身份差距巨大的远方亲戚,李家正常的反应应该是眼睛一闭——你是谁?快点滚!
可是包拯为人上进,读书又好,可以说未来必定是榜上有名之辈,所以李家权衡之后,决定认了这个亲戚,全当对未来的投资。
小娃娃很看不起这个从犄角旮旯里窜出来的堂哥,平日总故意找他麻烦,10次一般能成功5次。
这哪行啊?堂堂李少爷出手,